柳松茸栽培技术


一、概述1、柳松茸的营养价值: 柳树菇又名柳木耳、柳树菌菇,是我国云南特有的野生食用菌。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中心对松茸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9年在滇西地区采集了一批优良的食用菌标本。它们是通过单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进行纯培养的。通过多次转移纯化和多代选择,获得了菌丝发达、色白、生长迅速的松茸matsutake雌性种。经过多代单孢连续菌株选育,稳定了松茸柳优良栽培特性的新菌株编号为As-018。柳松茸味道鲜美,香气浓郁,鲜嫩。柳松茸的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达18.98%,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高于香菇。它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抗癌多糖。据介绍,松茸具有清热明目、利尿、滋阴、补肾等功效。其子实体含有大量的多糖,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柳松茸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珍贵食用菌。 2、柳松茸形态特征:子实体簇生,幼时菌盖呈半球形,米色,后伸平,直径一般2-5cm,大的可达20cm以上;菌肉白色,鳃延长,灰褐色,致密;柄近圆柱形,脏白色,中生,很少有褐色纤维状毛,柄粗0.5-2.5厘米,长4-20厘米。环脏白色,较大,生于柄上部,膜质;孢子椭圆形,褐色。二、柳松茸的生物学特性1、营养:柳松茸缺乏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的能力弱,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高。栽培材料应选择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材料。氮源:鱼粉、豆粕、麸皮、玉米粉等碳源:蔗糖、棉籽壳、甘蔗渣、粮草、木屑等2、温度:松茸为恒温出菇,分化子实体的生长不需要温度变化的刺激。其结果温度范围很广,菌丝生长温度为3-32,最适温度为23-26,超过36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为8-30 ,最适温度为12-25。 3、水分和湿度:菌丝在堆肥中含水量在45%-80%之间即可正常生长,以65%最为适宜。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湿度过大,子实体容易开伞,湿度过低,子实体萎缩不生长,出现很多畸形菇,降低商品价值。 4、空气:柳松茸为好氧性真菌,对C02敏感。在发芽和结果阶段需要良好的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C02浓度过高,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不易形成或滋生细菌。盖子变小,伞很容易打开。 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需要黑暗,不需要光照,出菇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没有光不能形成原基。 6、酸碱度:松茸菌丝体可在酸碱度4-14的环境中生长,最适酸碱度为中性至碱性。在堆肥中添加1%-6%的石灰,可促进菌丝生长、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可有效提高产量,尤其添加3%的石灰效果最好。三、柳松茸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柳松茸为宽温株,发芽适温22-27,结果适温15-25。根据全年自然气温变化安排栽培季节。在天津地区,一般在当年的3-11月份可以栽培。 2、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母种可用PDA增菌培养基,即在PDA的基础上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各1克,加味精0.5克; 原种使用麦粒培养基,将麦粒用水煮沸,淋水,装瓶; 栽培种培养基用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石膏粉1%、白糖1%。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22-27培养,产生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3、栽培料准备:根据柳松茸的营养要求,栽培料可采用以下配方:杂木片78%,麸皮20%,石膏1%,白糖1%; 棉籽壳80%、杂木片18%、白糖1%、碳酸钙1%; 棉籽壳78%、木屑20%、糖1%、碳酸钙1%。

以上任何一种配方,加水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到65%。同时需掺入干重2%-4%的石灰,可提高产量,抑制杂菌。 4、套袋灭菌:用18cm38cm0.004cm聚丙烯塑料袋,两端开口。将混合好的栽培材料装入袋中,材料要包装严密。每袋装干料0.5公斤左右,并系好袋口。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物料温度要达到95-10012小时以上。 5、接种培养:接种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两端接种,接种量应适当加快。一般1袋栽培品种可收20-25袋栽培料。接种后,在口袋上套上衣领,并用卫生棉条或牛皮纸密封。在室温22-27C 下孵育。四、柳松茸的栽培管理1、菌种管理:发芽期,培养室除保持22-27的温度外,要保持室内阴暗干燥。栽培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注意室内清洁,防虫防鼠。始终将袋子翻过来,以防止物料温度过高。一般培养3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出满袋。 2、出菇管理:待菌袋长满菌丝后,将菌袋移至出菇房或温室内,平放于墙上,保持温度18-22,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并适当增加通风和通风次数,一般10-15天后即可整齐地出菇芽。此时可解开或拉直袋口,增加CO2浓度,促进菌柄伸长,抑制菌盖生长。当菌盖直径长到2-5cm或即将开伞时,应及时采收。每袋可采收潮菇300克左右。 3、覆土菇:采完第一批菇后,剪去袋子两端的塑料薄膜,将菇袋并排(间隔10-15cm)排4行,留2-3cm的空隙袋子之间。填满含1%石灰和1%过磷酸钙的肥沃壤土,每层菌袋覆盖2cm左右的土,喷水使土壤吸足水分。这样依次铺好,共4-5层,最上层覆土5-8cm厚,

抹成个水槽,随时补充水分。覆土后10-15天,菌袋菌丝在覆土中相互交织。此时菇棚温度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经过10-20天,针状菇蕾就能整齐发生,随后发育成米黄色球形小菌盖,再经如前管理,菌盖直径达2-5cm或菌盖即将开伞时及时采收。可采收3-4潮菇,每袋产菇500-600克,生物转化率达120%。(本文仅供参考)

 

编辑:XS

标签:
  • 怎样食用菌种植
  •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