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蘑工厂化栽培技术


在日本,栗子蘑菇被称为舞茸。栗子菇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风味深受日本消费者的喜爱,常作为礼品赠送。市场需求促进了板栗菇工厂化栽培的发展。部分空调栽培室位于菜市场附近。消费者可自行采摘,将2个大的新鲜栗菇放入简易的小竹筐内,并用保鲜膜包好,一般每筐重约1公斤,灰黑色品种价格约2300日元/筐,而白色品种的价格约为2700日元/筐。这么高的价格一般都是礼品菇,平时吃的栗子菇便宜很多,质量也差很多。工厂化生产使板栗菇产量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1万吨以上,但产品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年消费量约2万吨。笔者曾经考察过日本群马县的一片栗菇种植田。业主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场地上投入了2000万元的设备,聘请了5名尼泊尔人经营,每天生产新鲜蘑菇的数量在1000公斤左右。日本市场价格折合人民币:1000公斤120元(单价)=12万元。每年蘑菇采摘日约200天,年销售额达2400万元以上。已运营2年可收回投资。其栽培技术如下: 1.原料日本使用的木片多为各种阔叶木片的混合物,其中以山毛榉木片最为适宜,还有蒙古栎、蒙古栎等木片,也可以使用樱花。针叶木片一般不宜栽培板栗菇,但在阔叶木片中加入20-30%的针叶木片对产量影响不大。也可以在阔叶木片中添加30%以下的谷壳等替代材料。另外,在堆肥中加入20%的山土,可以促进子实体的发生。板栗菇的栽培需要较多的空气,木片的粒径大小对菌丝生长和产量有影响。因此,在堆肥中加入30-40%的粗木屑(用机器将树枝粉碎成豌豆大小的木屑块)即可获得丰收。玉米粉是最合适的栽培辅料,其次是麸皮,因为单独使用麸皮的产量低于玉米粉,所以最好将麸皮和玉米粉一起使用,麸皮与玉米粉的比例为1 :2。板栗菇如果单独使用雪松木屑作为袋栽材料产量较低,但如果与独眼巨人(山毛榉)的木屑混合,可以获得与独眼巨人(山毛榉)木屑单独使用相同的产量(表17) -3) 。另外,将板栗菇长出的老菌糠20-30%混入新堆肥中,可使板栗菇增产5-10%。这可能是老木耳糠中含有促进板栗菇生产的因子,有待进一步研究。表17-3 不同木屑混合使用对柏木的栽培效果(%) 水清岗(%) 出苗率(%) 产量(g/袋) 100 0 67 25050 50 94 41030 70 100 44010 90 100 4700 100 100 440 注:1 .锯末按干重的百分比混合; 2、麸皮和玉米粉1:2混合,加入25%; 3、每袋含1公斤干料。 2、配料木屑和辅助养料按体积比10:1-10:2.5混合均匀,干料按重量比10:2-10:3.5混合均匀。 ——一般来说,如果木片比较细,辅助养分就应该少加,当木片与针叶木片混用时,辅助养分就应该多加。对于板栗菇的生长,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55%。一般以用手紧握堆肥为宜,水滴从指缝间渗出,不要脱落。对于舞茸子实体的发生,培养基的含水量以64%最为适宜。 3、袋装种植时,日本采用方形聚丙烯袋,袋上部有杀菌过滤膜(布基硅气窗)通风。用装袋机装入湿料2.5-2.7公斤,同时打6个直径15-20毫米的孔。材料袋宽20厘米,厚12厘米,高15厘米。材料的顶部仅在滤膜下方3-4 厘米处。操作时注意不要刺破袋子。冬天袋子变硬,容易破,最好提前把塑料袋放在栽培室内保暖。如果木屑和辅料的颗粒细,则应包装得松一些,反之则包装得紧些。袋栽生产周期为60-70天。瓶栽时,一般为聚丙烯塑料瓶,每瓶(1000毫升)装培养基600克为宜(视木片及辅料的种类及颗粒粗细而定)。培养基不能包得太紧,否则板栗子实体容易畸形。塑料瓶栽培需要45-55天。 4、灭菌采用100以下的常压灭菌或120左右的高压灭菌。

灭菌后,将培养基冷却至25左右进行接种。 5、接种送过滤无菌空气净化接种室。接种期间保持接种室正压,即空气从室内流向室外。喷酒精消毒。进入接种室时,换上干净的衣服,尽量少带灰尘进入接种室。此外,用过的器具也要洗掉附着的东西,然后用酒精消毒或火焰消毒。袋栽时接种量为每瓶菌种(1000毫升)20袋,瓶袋栽40-50瓶。接种后封好袋口,在料面上方留出5厘米左右的空间,有利于滤膜的透气。 6、接种后15-20天,由于栗菇菌丝的生长代谢和产热,料袋内温度会比室温高2-3,因此栽培室的控制温度应要低一些,以22-23为宜。此时如果不通风降温,细菌在25的较高温度下仍会生长,菌丝因过度呼吸消耗积累的养分,因此菌丝体弱,缺乏活力。这就是“闷菌”现象。另外,如果培养室的相对湿度超过70%,细菌就会活跃起来,培养室的墙壁容易发霉。因此,培养室应经常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3%。为使室内空气流通良好,袋子摆放时应间隔3-4厘米。光照是栗菇原基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在栽培的前中期,光照会使板栗菇菌丝体表面变成褐色,所以栽培35天内不要光照。但是,如果在细菌繁殖后不给光,

料表面的菌膜不断加厚,原基形成极迟甚至不形成原基。所以为了促使原基形成而给予光照,光照度以50勒克斯比较好。栗蘑与金针菇不同,不需"搔菌"促菇,但难以保证同一批菌床整齐一致地出菇。要解决此问题,发菌后期必须通风降温促原基。

  在22—23℃的室内培养,瓶栽35天,袋栽40天左右,料面上的菌丝开始集结,向上爬升形成隆起。此时进行光照,大约7天之后,隆起就会从灰色变为黑色的栗蘑原基,其中有一部分再隆起成块状,不久其表面出现皱褶(组织分化),分泌黄色液滴,此时是开袋出菇的适期。仔细观察原基,当原基上形成水滴,先是雾状水滴,然后再聚成粒大型状水滴,不久水滴消失,此时转入出菇管理最为适宜。培育合格菇体的关键,是从发菌室移向出菇室时的原基状态,它比出菇室的条件更为重要。所谓原基状态,不单指原基大小,重要的是它所处的生育阶段,如果进入出菇室前已形成肥大的原基,且已开始菌盖分化,以后就很难长成壮硕的菇体。总之,进入出菇室时原基必须尚未开始分化,其表面刚由光滑状态转为粗糙状态(出现棱角)。

  栗蘑有易形成原基的特性,接种40-45天后将大量形成原基,消耗养分而导致菇体发育缓慢。欲获高产,须抑制原基的过早过多形成,尽可能发足菌丝积累营养。办法是采用黄光灯抑制栗蘑原基的形成,此办法可使一般在40-45天形成原基的菌床,推迟到60-65天后才形成原基,大体可推迟20天左右,单产可增加15-20%。

  7.出菇 出菇期管理要点如下∶

  (1)控制出菇室温度与通风。栗蘑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8-22℃; 菇体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室内流动空气的速度以0.3米/秒以上为适。菌袋搬入菇房后2—3天,用小刀以十字形切开栗蘑原基上方的塑料薄膜。瓶栽时把盖子去掉。菇房的环境要保持18℃左右,湿度85~95%,照度200—500勒克斯,通风换气条件设定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为宜。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之后,会长成菌盖小、薄的栗蘑;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以上,栗蘑菌盖是漏斗状或粒状。

  (2)稳定温度保原基。栗蘑为恒温结实,此时若环境剧变,原基发育亦会停止。在滑菇、平菇栽培中,即使因室内低温造成生育暂停,但温度升高后子实体还能顺利生长。栗蘑则不同,在菇体生长过程中一旦遭到低温(8℃以下)而停止生长,以后即使再调到适温,也长时间不能生长。所以这一时期的环境要求是:新鲜的空气,湿度稍高,温度不激变。

  (3)提高湿度发育菇体。栗蘑菇体必须在高湿下才能正常发育。在空调栽培设施中,喷雾设施必不可少,以保证相对湿度达到80-90%。

  (4)调控出菇室温、湿度。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可达35℃、湿度65%,室内则要求16℃,湿度90%。菇房间面积约80平方米,装有9000千卡/小时的冷风机,负荷测试结果表明:当室外气温为35℃时,要维持16℃室温则每小时需耗费4700千卡热量。若每小时换气200立方米(以换气效率为10立方米/分的换气扇工作20分钟),则在换气终止后,还需经17分钟才能使室温降至16℃。这就是说,通过20分钟换气,再经过17分钟室内降温,每小时中能维持l6℃室温的时间只剩下23分钟。

  在出菇期,为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限度而需换气。但换气后就得恢复室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所需时间须根据冷风机和换气扇的效率以及设施的导热性得出的测试结果,来规定每小时的换气时间与换气次数。

  9.采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菇体的扇形菌盖不断分化,形成覆瓦状重叠,越长越大,菌盖表面的颜色也由深灰黑色变成浅灰色,菌盖下面的白色子实层也逐渐发育形成,并出现菌孔。扇形菌盖幼时向上翘起,菇体长大后逐渐接近平展。过分成熟的菇体,扇形菌盖向下弯卷,成熟的菇体,孢子向外飞散,可看到一层白色的孢子粉,菌盖的颜色变成淡白色。

  栗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出现脑状皱褶到菇体长大成熟,一般需要15-18天。温度偏低时,生长速度较缓慢,有时需要20天以上才能长成。当栗蘑的扇形菌盖外缘无白色生长端,菌盖平展,颜色呈浅灰黑色,整朵菇形像盛开的莲花,并散发出浓郁的菇香时。一般八分熟就可采摘,要成熟一朵采摘一朵。袋栽采收的方法是以小刀从栗蘑基部切下,瓶栽则用汤匙从瓶口内侧插入,连培养基挖起,再把栗蘑基部切掉。头潮菇每袋可收400-500克,转化率40—50%。

  10.残料出菇 为充分利用工厂的空间和设备,日本工厂化栗蘑栽培只出一潮菇,其菌床内的营养并未耗用完。因此有人将已采过一潮菇的所谓“废菌床” 移到室外,埋入土中出二潮菇。覆土栽培的栗蘑比室内栽培的肉质更充实,菌盖色泽更深,香味浓。每袋可再采收菇250-300克,这样总的生物转化率为65—80%。

  旧菌床在5月以前覆土栽培,出菇率约为70%,而7月份的在10%以下。新菌床在6月份以前覆土栽培,出菇率可达80-100%,7月份的则下降约30%。这表明:利用自然环境栽培栗蘑,菌床覆土最迟不能晚于6月份。埋袋时把塑料袋的上部沿料面处切掉,袋子的侧面和底都要划破,供吸水之用。覆盖用的土壤,以园土为好。经常进行喷水管理,到9月份气温降到14—20℃,即开始出菇。

  也可将废菌床排放在无直射阳光、通风排水良好的林内空地上,为防止菌袋表面干燥,上面用落叶和稻麦草等覆盖,让其自然出菇。这种方法出的食药用菌柄短、菌盖多,质量不如覆土的好,但因是利用废袋,总比丢了强,每袋可收菇150-250克。本文仅供参考!

 

编辑:XS

标签:
  • 食用菌种植方法
  •  
  • 快速食用菌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