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空气中细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蘑菇栽培中易出现以下畸形菇: 1、粗柄菇。原基发生后,菌盖分化发育速度异常,菌盖小,菌柄长,菌柄粗硬,商品价值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密闭保温、防寒措施,导致菇棚(室)供氧不足,菇体内养分输送不平衡。预防措施是:如遇连续低温天气,出菇菇棚(室)采用密闭式保温防寒,中午注意短时间通风,但要避免大风直吹在材料表面防止出现幼菇。死。 2.蓝蘑菇。菇体长大后,在菇盖边缘形成蓝色光晕。严重时,整个菇体就像泼了蓝墨,直到采收菇体才会褪色。其原因是:用柴火、煤火等带有烟热,使菇棚(房)内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增多,引起菇体中毒,刺激菇体发生变色反应。其预防措施是:冬季提高菇棚(房)温度的方法,宜采用日光、暖气、电加热等方式,若采用柴火或煤火取暖,应采用密闭式传热排烟。应安装管道。 3.球盖菇。菇体发育过程中,生长缓慢,菌盖表面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为害严重时,菇盖收缩,菇质变硬,生长停止。其原因是菇体发育过程中温度过低,低温持续时间过长,造成菌盖内外细胞伸长失衡。其预防措施是:栽培时,要找出栽培种能耐受菇体正常生长的最低温度。冬栽宜选用中低温品种。一般中温品种菇棚(房)温度控制在8以上,低温品种菇棚(室)温度控制在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