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区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双孢菇技术


在西宁地区,由于夏季气候凉爽,恰好适合双孢蘑菇生长,生产的蘑菇品质优良、无污染、产量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一般333平方米的太阳能节能大棚采用双层膜加热栽培,一年种植大作物,产量2500多公斤,产值1万元,成本3500元元,纯收入6000多元。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现将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如下。一、栽培时间安排西宁地区太阳能温室双孢蘑菇夏栽于3月中旬开始,4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出菇,10月下旬结束;冬春栽培于8月下旬开始。 9月下旬播种,覆土越冬。次年3月底起,经调水、提温等技术措施,4月中旬开始出菇,10月下旬结束。 2 材料准备与堆肥2.1 材料准备西宁地区双孢蘑菇栽培堆肥主要为麦秸、牛粪、过磷酸钙、芝麻渣(菜饼)、石膏、尿素等,配方配比为:47%麦秸,牛粪47%、矿渣2.3%、过磷酸钙1.2%、石膏0.7%、石灰0.9%、尿素0.9%。以333平方米的太阳能节能温室为例,所需原料为麦秸3000kg、牛粪3000kg、过磷酸钙80kg、石膏45kg、石灰60kg、尿素60kg、大麻150kg。残留物。麦秆应新鲜干燥,无腐烂变质。牛粪要事先晒干、粉碎、过筛。 2.2堆垛发酵麦秸预湿:堆垛前3天,用水充分湿润麦秸,使麦秸含水量达到70%。 打桩:在大棚或地势高、易溅水的空旷处打桩。先铺一层约40cm厚的麦草,再铺约3cm厚的牛粪,再撒1/8的矿渣和1/8的尿素,从第二层开始每层铺约30cm厚的麦草。然后铺牛粪约3cm厚,再撒1/8矿渣和1/8尿素,铺7层,第8层铺少量草和牛粪,加入剩余的矿渣和尿素,洒上水堆的边缘,直到有少量水漏出。尤其是建一、二层时,水不要浇太多。标准是把牛粪弄湿。少量的水开始从底部流出是好的。桩宽2.0m,桩高1.6-1.8m,桩长不限。堆放过程中要求堆放物料的四周基本垂直,以利于边角料发酵成熟。堆好后,在堆顶盖上塑料薄膜,既可以保暖保湿,又可以防晒防雨。 翻堆:堆好发酵结束后,需翻堆45次。堆堆后7-8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加入所需的过磷酸钙。翻面时,将底层和外层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层,这样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般后翻的间隔天数比前翻少1d。在第2、3次翻动时分别加入所需的石膏和石灰。在翻动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堆肥会变得越来越细,因此堆高和堆宽也会相应减小。每次转动后用薄膜覆盖桩的顶部,以保持温暖和湿润。从建堆到第三次翻面为预发酵阶段。这个阶段要注意调节堆肥的水分含量。翻面时,用手捏少量堆肥,使指缝间出现23滴水。如果水分不足,应重新补充。如果水太多,应该摊开稍微晾干。第四转至发酵完成为后发酵阶段。这个阶段对细节要求比较精细,一般不调水。如果物料太干无法调水,必须用多菌灵处理过的水或石灰水调。后发酵是整个发酵的关键。第四次翻转后,料堆要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翻动时用直径1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打气孔),使料堆温度升至58短时间内。 ~64,保温12小时,杀灭物料中的杂菌(即巴氏杀菌),再用扇动塑料薄膜等方法降温。如果温度下降到48-52,保持3-4天,然后拆堆,发酵就完成了。如果温度不下降,再翻堆,即第五次翻堆。 5转后盖上塑料薄膜放置3天左右,然后拆堆发酵完毕。

调整PH值:发酵结束后,将料堆摊开,除去物料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使物料的PH值为7.58.2。物料太干可用2%的石灰水调节;如果材料比较湿,用石灰粉调节。 3 温室消毒及遮阳棚 地面消毒:在温室地面上撒石灰粉50kg,用水将石灰粉湿润。 空间消毒:温室空间可用硫磺、甲醛、敌敌畏等药剂进行熏蒸。 1立方米空间的用量为硫磺10g、甲醛8mL、敌敌畏2mL。 覆盖遮阳:播种前,在温室前坡覆盖小麦草,进行遮光降温。夏秋两季气温较高时栽培,麦秆厚度不宜小于10厘米。 9月中旬,在麦秸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提高室内温度,延长采菇期,增加产量。冬春季节,覆盖的麦秸厚度相应薄一些,但必须加一层棚膜保温,以利于早出菇。 4 播种与管理撒料:播种前将发酵好的料做成垄,宽6080厘米,高20厘米左右,间距35厘米。 菌种制备:选用色泽纯白、子实体圆润、外形美观、肉质脆嫩的菌种2796。细菌菌株优选为麦粒菌株。且菌丝生长均匀整齐,菌丝致密,颜色洁白,菌龄适宜。菌剂用量为2瓶/平方米(500mL/瓶)。 播种:播种前对用具、菌瓶、手进行消毒。播种时,将2/3的菌种均匀撒在垄面上,用手轻抓,使菌种进入料内;然后将1/3的菌种撒在垄面上,用手或木板轻压,使菌种与堆肥充分接触。播种后,用塑料薄膜或旧报纸覆盖表面,保暖保湿。 烧种后管理:播种后的前3天是菌种的发芽期。切勿揭膜通风,注意保暖保湿。从第4 天开始,菌丝体将开始进食。尽快种植堆肥。一般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当菌丝布满料面时,应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微膨大,促进菌丝向湿度大的底层生长。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进食”深度已达料层厚度的2/3时,要及时覆土。 5覆土及管理,土质要求:料面土质湿润但不粘,

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pH7.2~7.5,含水量18%~20%,以地表10cm以下的深层土为宜。②覆土消毒:土壤常携带病菌和线虫,可用0.3%的敌敌畏和1%甲醛液喷洒在土里;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闭熏蒸3d,揭膜翻土,待甲醛等气体散尽后即可使用。③覆土方法:采用一次覆土法,覆土厚度3.5~5cm,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若覆土过薄,则土层蓄水少,菇体水分供应不足,易形成薄皮菇;若太厚,易使培养料通气性不好菌丝会因缺氧而生长不良。④调水:覆土后的管理主要是调节土壤的含水量,调水时应用雾化较好的喷水设备,分8次在两天内调完。喷水不可过急,以免水进入料内造成菌丝萎缩死亡,或使土壤板结并产生夹心土(即土粒中间为干土,表面为湿土)。覆土后4~5d,当床面白色的绒毛状气生菌丝大量形成时立即喷结菇水,喷水也分8次在两天内完成,不可过急。当白色的菇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用水量可稍大一些。

    6 出菇管理 ①水分:出菇期间要保持土壤水分达到饱和,但不可使水流到培养料中,以免造成菌丝萎缩。并采用向走道和空间喷水、畦间沟适量灌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每次喷水后都要加大通风量,以免造成大量幼小菇蕾死亡。不喷闭门水和来回水、温度过高时不喷、阴天不喷。出菇期间结合喷水可喷豆浆液或“菇大多”等营养液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②温度:出菇期间温度控制在13~16℃,出菇快、产量高、菇质好。若温度超过18℃,易造成出菇过快而形成薄皮菇和开伞菇。③光线和通风:出菇期间光线要暗,光线越暗菇体越白。双孢菇是好气性菌类,出菇期间,要求菇棚内空气新鲜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降低二氧碳浓度,促进子实体形成,并生长健壮。一般1日通风1~2次,每次1~2h。气温高时,可在清晨或傍晚通风;气温低时通风宜在中午;遇到刮风天或霜冻天气,闭棚不通风,以免冷空气侵入,造成菇蕾变褐或枯萎死亡。

    7 病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菌蝇和螨虫。菌蝇可用10%氯氰菊酯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螨虫可用1.8%虫螨克2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菇虫杀700~800倍液喷雾,兼治菌蝇和螨虫。施药应尽量在出菇间歇期施用。出现木霉、链孢霉等杂菌时,可用克霉灵650~850倍液喷雾防治,链孢霉为菇房恶性杂菌,如已出现橘红色的孢子时,必须将病原清理出菇房。细菌性斑点病为菇房常见病害,发生时可用漂白粉600~800倍液、或万消灵喷雾防治。 

编辑:皮皮

上一篇:双孢菇简介
标签:
  • 食用菌种植经验
  •  
  • 有效食用菌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双孢菇——麦粒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及处理:麦粒100公斤,发酵后的干粪草或糠壳10-20公斤。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