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


食用菌的生产主要是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氧气、光照、酸碱度等生态条件,促进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防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生态条件不适宜造成的。因此,当病虫害发生时,首先要找出不适宜的生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 调节温度

平菇草菇等用原料栽培,尽量在适宜的季节投喂原料,尤其是冬季用原料种植平菇。堆肥一般不经过堆积发酵,往往管理疏忽,料温可达40-60。因此,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平菇应及时翻动降温,并调整堆放高度,使料温保持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出菇期间菇棚内温度高,易引起疣病、猝倒病、银耳病等。发病初期应及时打开通风孔,适当降低棚内温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2)调节湿度

在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常引起绿霉菌、木霉菌等杂菌发生,引起锈病、疣状霉菌、湿斑病等病害。在出菇管理期和发病初期,应及时采取通风措施,降低棚内湿度,控制杂菌病的发生。菇体管理主要采取喷水、沟灌、空中喷药、菇体喷药等措施,增加空气湿度,给菇体供给充足的水分,使菇体正常生长。这是北方出菇管理期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

(3)调整通风

平菇原料袋栽培过程中,室内通风不良会使平菇菌丝体生长减慢,产生大量绿霉等杂菌。当发现空气湿度过大(空气湿度70%以上)发生霉菌时,要及时开窗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保持空气湿度在60%70%,这样说明平菇菌丝能正常生长。

(4) 调整光线

平菇、草菇、香菇等子实体的生长一般需要200勒克斯以上的散射光。光照不足时,不发生菇芽或形成长柄菇,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当发现长柄菇是光照不足造成的,要及时供给适当的散射光,使子实体正常生长。

(5) 调节酸碱度

在菌丝体生长过程中,培养物的pH值会逐渐降低。一般结果后期培养料的pH值在4左右,这样的pH值会成为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限制因素。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必须调整堆肥的pH值。方法是用专用注水器向平菇袋料中注入5%的石灰水。

标签:
  • 菌害防治教程
  •  
  • 菌害防治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
    食用菌四类病害的防治
    食用菌四类病害的防治
    1.褐腐病又称水疱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
    食用菌虫害如何防治?
    食用菌虫害如何防治?
    春天是食用菌种植的旺季。在栽培过程中,一些害虫经常在菇
    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害虫不仅是食用菌的直接侵害者,也是病原菌侵染的重要媒介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