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杂菌发病的原因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竞争性杂菌常与食用菌一起生长。它们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污染堆肥或栽培材料,常导致菌种生产失败和栽培产量降低,甚至绝收。因此,在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和栽培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极为重要,也是提高食用菌生产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各种食用菌在制种期的病害有一些共同点。多数是灭菌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造成的。病原体污染食用菌的菌丝体,导致菌种不纯而报废。真菌期的病害因栽培方法不同会有很大差异。同样的栽培方法,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虽然不同,但其病害种类和发病机理还是有共同点的:如袋栽和瓶栽。种植,真菌期以霉菌和细菌污染为主,与制种期病害相似。但在椴木栽培的发芽期,大型真菌的污染是主要因素,其次是霉菌。但菌床栽培期土传病害以土传病害为主,其次为带菌培养基质。而且菌期发生的多种病害,可对食用菌子实体持续造成危害,直接侵害子实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具体病因如下:

制作不当的袋子或瓶子。如:用作培养料的原料受潮发霉;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压太紧,通风不良;料袋太满;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具体表现为:瓶壁或袋壁出现不规则菌群。往往是因为杀菌时间或压力不够;有的是由于灭菌时菌袋排放过多或锅内放置不合理,造成蒸汽循环受阻,灭菌不彻底;或由于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的冷空气。没有净排放,形成假压现象等。

菌株本身含有杂菌。具体表现为:接种后菌块上或周围杂菌污染。有时母种或原种含有杂菌,但杂菌已被培养菌种覆盖。这样的菌株往往会造成一批菌株在扩增后被污染,而且被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

接种作业中的污染。这种污染往往出现在同一批次的菌种培养物表面,主要原因是接种室或接种箱等消毒场所消毒不彻底;袋,形成污染。

菌种或培养袋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污染。灭菌时,卫生棉条等密封材料受潮,或环境条件不适宜,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都会导致密封材料受潮,引起细菌污染;或培养基及其周围环境不卫生,细菌基数过高,初始感染源多,导致培养过程中原本未被污染的细菌被污染,可造成大面积感染。污染量。

出菇期污染。出菇期管理不当,如出菇室环境不卫生或管理时喷水过多,空气相对湿度高,再加上环境通风不良、温度高,是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收获后。香菇第一次冲洗后,如果不清洗料面,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

破口污染。灭菌或运输过程中菌袋破损或出现微孔;或菌袋因鼠患而破损,造成污染。

标签:
  • 菌害防治经验
  •  
  • 有效菌害防治
  • 更多栏目最新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和pH值的要求配制的培养料即为培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