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平菇生理病害是在平菇出菇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抑制平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其自身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这种疾病没有病原体,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具有发生广泛、危害严重的特点。不少菇农误将生理性病害当成传染病来进行药物防治,既增加了投入,又污染了产品,达不到防治效果。这种病的关键是预防。如果在栽培过程中精心管理好每一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病害的发生,这比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要容易得多。事半功倍。笔者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平菇出菇期常见生理病害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以期为平菇生产提供有益参考。修炼者。 1不出菇症状:菌丝饱满后,不能出菇。产生原因:温度不合适。如果在出菇期间温度持续过高或过低,菌丝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就会影响出菇。 栽培菌种选择不当。所用菌种的温度类型与出菇时的环境温度不符。对于高温品种,将结果期安排在低温季节或将低温品种的结果期安排在高温季节,都会导致不结果。 管理不当。在发芽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温差过大,菌袋表面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菌皮,阻碍水分和氧气的供应,导致不出菇。防治方法:精心选种。选择适宜的温型品系或宽温型品系,更好地适应结果期的温度。 控制温度。科学控制出菇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湿度、通风和光照都能满足平菇的需要。 划痕菌处理。若出现老化菌皮,可采用刮破老菌皮表面的方法,或采用覆土刺激的方法,促进出菇。纯色为黄白色或浅黄色,菇簇自上而下逐渐软化、收缩而枯死。产生原因:水分管理不当。是菌袋内水分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过低造成的。 冷水刺激。向菇体喷大量冷水,造成菇体枯死。 强风侵袭。幼菇被大风吹得脱水枯萎。 阳光直射。将幼菇暴露在强光下会杀死表皮细胞,导致表面失水枯萎。控制方法:调整堆肥含水量。出菇前后,如发现堆肥含水量过低,应及时采取喷水或浸袋措施,补充菌袋内水分。 增加棚内湿度。出菇前后,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应及时增加喷水次数,增加棚内湿度,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避免强光照射和强风。菌袋或垄沟床不宜长时间曝晒和大风。 不要喷冷水。严禁向菇体喷大量冷水,以免幼菇死亡,减少其他病害。 3菜花菇症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正常进一步分化成菌盖,或形成小球形菌盖。底部继续扩大,形成一个菜花状的半球。产生原因:通风不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大于1800mg/kg); 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大于95%),造成缺氧和疾病发生。防治方法:及时通风。菇棚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子实体开始形成期间,必须经常通风,保持充足的氧气,使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mg/kg,相对湿度85%90%,但不超过95 %。 提膜增氧。边栽平菇,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应及时揭去覆盖在垄沟表面两端的薄膜,保证垄沟表面有足够的氧气。 清除病菇:如发现菜花形畸形菇,及时清除病菇,加强通风,菇仍可正常生长。

4珊瑚菇的症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长出粗长的菌柄,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盖。珊瑚状畸形菇,颜色淡,菌盖小或无菌盖,品质较差。产生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00mg/kg,抑制菌盖的分化发育,是形成珊瑚状畸形菇的主要原因; 光照强度太弱。栽培地光照强度低于10lx时,易出现珊瑚菇。防治方法:加强通风。子实体原基形成后,每天必须保证通风两次以上,使棚内或边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mg/kg。 增加光照强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棚盖,保持光照强度在50lx以上,每日光照时间4-6h。 除去病菇。如发现病菇,应及时摘除,并改善通风条件,使菇能继续正常生长。 5高菇症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不协调,色泽苍白,边缘向上卷起,中心凹陷,形似高脚杯。产生原因:光线太弱。菇棚内光照太弱,菇盖形成太慢; 供氧不足。菇房通风不良,供氧不足,菇盖发育缓慢。 温度过高。菇房内温度高,菌柄长得太快,形成高大的菇。防治方法:改善光照条件。子实体形成期每天保持50lx以上光照4-6小时。 通风降温。加强通风,保持菇棚空气新鲜;白天棚内温度超过30时,可结合通风、喷水降温。 6 光杆菇症状:子实体只有一根细长的柄,柄的顶端只有一个小坑,颜色稍深,完全没有菌盖和菌鳃,也没有形成孢子。原因:主要原因是低温冻伤。平菇形成菌盖和产生孢子的阶段需要较高的温度。如果菌柄在较低温度下伸长到一定高度,但温度仍在0左右,且持续时间过长,菌柄就会变长。冻结现象,虽然不会冻死,但不能分化形成帽状物。防治方法:采取增温、保暖措施。子实体发育初期,若遇到0左右的低温天气,在保证通风良好的前提下,尽量做好保暖加温,确保棚内不受冻害而且不缺氧。 7 敌敌畏害症状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而是形成灰黑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块状物。肉,直径达2-3c 的变形块

m;已经分化菌柄和菌盖的的子实体则会全部变软,呈水渍状死亡。  发生原因:侧耳属的真菌对敌敌畏特别敏感。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生长期间,当菇房内喷洒敌敌畏或用棉球、布条蘸敌敌畏药液熏杀害虫时,都会发生药害。气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受害越重。  防治方法:①勿用敌敌畏防治害虫。当子实体原基形成后,应避免使用敌敌畏直接防治虫害,可以改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杀虫或者用黑光灯诱杀。②科学使用。如果其它杀虫剂使用效果欠佳,必须使用敌敌畏时,可选择一潮菇结束后间歇养菌期使用,还要控制药量,药味过重时,应立即进行通风。  8 色斑病  病状:子实体原基、幼菇或成菇的菌盖上,出现黄褐色的病变斑块,严重的像日光灼烧的焦斑,变色部位生长受抑制,但不会死亡或干腐,如果以后喷水适当,随幼菇日渐长大,病斑也会随之逐渐淡化。  发生原因:使用质量差的塑料薄膜极易造成子实体色斑病,这类薄膜中含有某种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气温高时,溶于薄膜上凝聚的水,这样的水滴到菇蕾或菇盖上,就会引起局部中毒而导致色斑病。  防治方法:①优选薄膜。选质量好的,没有有害物质的薄膜覆盖大棚或菇畦;最好选用无滴膜用于平菇生产。②科学建棚。棚架设计为半圆形或斜坡形,使薄膜上凝聚的水能沿薄膜流下,而不致滴到菇盖上。  9 蓝菇病  病状:子实体形态正常,只是菌盖全部或部分变成蓝青色到深蓝色,盖边缘色更深。此病多发生于冬季加温的菇棚内。  发生原因:该病主要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所致。冬季或者低温季节,菇棚内常用煤火加温,煤气排出不顺畅,子实体形成后,局部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引起平菇中毒。  防治方法:①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冬春季节,给菇棚内加热时,要设法将产生的煤气排出棚外,有条件的可以设计如火墙、火道,避免煤气进入菇棚,造成危害。②密切注意棚内通风。在加温保暖的同时,千万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平菇和人煤气中毒。③补救措施。发生此种病害时,要立即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可以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0 小老菇

  病状:子实体加快成熟,较早出现孢子,菇体小,菌盖薄,颜色淡,产量低,质量差。

 

  发生原因:在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发育加快,这时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这时培养料中水分蒸发加快,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即提前成熟,弹射孢子,形成小老菇。  防治方法:①加强水分管理。每潮菇出菇前,都要检查培养料含水量,必要时,适量补水,保证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加强菇棚、菇畦的水分管理,确保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②降低棚温。如果棚内气温高于30℃,可以采取空间、地面、墙壁喷冷水的方法来降低温度,以防止出现小老菇。  11 菌盖瘤突  病状:菌盖上出现瘤状体突起,颜色变得灰暗,失去光泽,菇体生长缓慢。  发生原因: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低温条件下,通风不良,菇棚内湿度大,蒸发量小,菌盖表面长期积有一层水膜,造成菌盖表面细胞为了获得透气机会,突出生长造成的。②温度骤变,温差过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骤降,使昼夜温差达7~10℃,菌盖细胞生长不均匀而致。  防治方法:①保温通风。冬季在气温下降时,注意加强保温措施。白天揭开草苫,利用阳光使菇棚升温,并适当通风;下午提前堵住通风孔保温,避免低温刺激。②加温保菇。低温季节,晚上棚内温度过低时,要采取加温措施,以利于平菇子实体正常生长。③不喷闭门水。低温季节,不喷重水;在喷水的同时要进行通风,避免菌盖积水。

查看更多:
  • 菌害防治技巧
  •  
  • 快速菌害防治
  • 更多栏目最新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
    品种、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平菇产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查明
    平菇用熟料栽培
    平菇用熟料栽培
    为了适应平菇的周年生产,应采用熟料栽培。按比例称取培养
    采收平菇的技巧
    采收平菇的技巧
    平菇的采收技术如下:平菇菌盖展开,孢子尚未释放时,应及时采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
    配方是鲜白灵菇80公斤,白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斤。选择89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
    目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空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
    1.配方:鲜白灵菇80公斤,白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斤。2.选料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