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本文论述了食用菌在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下,也适合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生长和繁殖。如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就会出现大量的杂菌和各种害虫。加上食用菌的特点,病虫害会逐渐蔓延,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菌、杂菌、害虫、螨虫等可在食用菌组织和堆肥中生长发育,防治难度极大。因此,在栽培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防治方针,合理搭配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补救措施,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互补优势,并重点防控。在选择抗病虫品种和合理栽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从整个食用菌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机控制方法。系统,以达到减少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将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上可接受的指标以下,从而促进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关键词]综合防治研究引言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自古被誉为“山珍”,如今被誉为“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一,这将为我省食用菌产品创造更广阔的市场。我省食用菌产业基础雄厚,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栽培门类齐全,自然条件优越,全年均可生产。栽培技术国内领先,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加入WTO后,食用菌产品出口环境将得到改善,食用菌生产将成为对我省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产业。我省食用菌生产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稳定发展大宗食用菌生产,大力发展珍稀菌、药用菌;狠抓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品牌产品,加大食用菌深加工及系列产品研发力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食用菌是大型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也适宜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生长和繁殖。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就会出现大量的杂菌和各种害虫。加上食用菌的特点,病虫害会逐渐蔓延,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菌、杂菌、害虫、螨虫等可在食用菌组织和堆肥中生长发育,防治难度极大。食用菌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难以处理,损失已经造成。因此,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更加强调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尽可能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对食用菌产生药害和污染。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在保证食用菌产品无农药残留的前提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一整套技术。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思路:从食用菌-病虫害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根据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调整食用菌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真菌-病原体、害虫-天敌-环境的制约关系,充分发挥物理防治因子的作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农药,创造不利于发生的环境条件病虫害的滋生,减少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污染。

如根据食用菌与病原菌、病虫害、环境条件、天敌的关系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通过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化学防治化学药剂的技术措施(包括剂量、方法、使用频率、停药期等);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或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在栽培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使用生物物理方法,以化学防治为主,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互补优势。并选用抗病虫品种,在合理栽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从整个食用菌的栽培布局出发,选择一些经济、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综合利用,达到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机防治体系,以达到减少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将受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指标以下,促进食用菌的健康生长。高产优质将对各种食用菌的优质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1、食用菌病虫害的定义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营养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微生物和害虫。疾病有两种,感染性疾病和生理性疾病。 2、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性因为食用菌从培养基的配制到菇体的形成,都是在营养丰富的基质和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完成的。这些营养丰富的基质和环境条件也成为各种害虫生活和杂菌生长的绝佳场所。据统计,危害食用菌的害虫有1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种,即:菇蚊、蚤蝇、螨虫、跳虫、线虫、瘿蚊等种类。这些害虫既是腐生的又是寄生的。它们能以食用菌培养基中的培养基为食。随着菌丝体的繁殖和菇体的形成,害虫再次吃掉菌丝体和菇体,成为食用菌的终生害虫。菇体被杀后,出现斑点、孔洞、刻痕、畸形、变色等症状。这些害虫体型小,体色深,不活跃,隐蔽性强。它们在堆肥中很难观察到,但一旦爆发,又很难及时控制,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在病害方面,感染食用菌堆肥、菌丝、菇体的致病杂菌种类繁多。其中,疣状霉菌、轮枝状霉菌、核桃肉质真菌、斑点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侵染食用菌菌丝体的病原体。和蘑菇的重要病原体。它们引起蘑菇体僵硬、畸形、褐斑和腐烂等症状。如何有效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危害程度,确保产量稳定和产品安全,是当今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三、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害逐渐蔓延。

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病原物、杂菌、和害虫以及螨类都能在食用菌组织中和培养料中生长发育,防治极为困难。如果采用药剂防治,许多药剂还有残毒,所以,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3.1危害表现     培养料污染杂菌后,表现有灰色、黑色、绿色、青色和白色的霉层。有许多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及线虫等,能使菌丝体萎缩、死亡,子实体出现斑点、变色、变黏、发臭、霉烂、畸形、萎缩或猝倒等症状,使食用菌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于绝产。害虫,如菇蚊、甲虫等以及螨类,能在培养料中取食菌丝体或使菌丝体萎缩死亡,或直接啃食子实体,使子实体枯萎死亡。3.2、控制食用菌生产污染的措施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要求在生产上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近年来,生产、销售和食用无污染的优质食品——“绿色食品”已逐渐成为世界潮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食品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以上两组织的法规委员会(CAC)所颁布实施的食品质量全面监控条例(HACCP)、生产单位环境操作规程(GMP)和生产单位的产品操作规程(ISO-9000系列)的核心内容是所有食品的生产从品种选育到栽培、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的产业链全过程要求遵循无害化原则,在人为受控条件下进行。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各国都在强化自己的贸易地位,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食用菌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随着食用菌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要求食用菌产品从品种、原材料、水质、栽培加工环境、生产、加工全过程都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并要求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规格化。3.3、食用菌生产污染的预防措施3.3.1、菌种厂应远离仓库、饲养场、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培养室要经常打扫,进行消毒,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不可乱丢。出厂的菌种要保证没有污染,不带病虫。栽培场引进菌种要注意防止带人病虫害。3.3.2、搞好栽培室和栽培场地的卫生。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养场、垃圾场。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和害虫的隐藏、孳生场所,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食用菌,出人口要有一段距离保持黑暗,随手关灯,以防止害虫飞入,传播菌源。   露地栽培时要清除栽培场的残株及附近的枯枝落叶、烂草及砖石瓦块。清理环境后,必要时场地还要进行杀虫,为防白蚁要挖诱蚁坑或环形沟。   栽培室在栽培食用菌前要清扫干净,架子、墙壁、地面要彻底消毒、杀虫。要特别注意砖缝、架子缝等处容易藏匿害虫的地方,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和40克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将菌袋送入。也可用硫磺熏,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密闭48小时,再过2天后进料。3.3.3、注意原料、菌袋、工具的卫生。麸皮、糠秸、稻草、棉籽壳等易发霉变质的原料,要妥善保管好,并严防有毒物质、原料混入培养料。废料、料块、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免老菌袋的病虫转移到新的菌袋上。裁培工具也要分开使用,并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3.3.4、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刚分离的菌种,要

标签:
  • 菌害防治方法
  •  
  • 菌害防治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
    食用菌四类病害的防治
    食用菌四类病害的防治
    1.褐腐病又称水疱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
    食用菌虫害如何防治?
    食用菌虫害如何防治?
    春天是食用菌种植的旺季。在栽培过程中,一些害虫经常在菇
    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害虫不仅是食用菌的直接侵害者,也是病原菌侵染的重要媒介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