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发菌期管理


细菌管理。从播种覆盖膜到出菇前称为菌生长期,为营养生长期。管理的目的是尽量使菌丝长得快,长得好,培养料尽快饱满,以免污染病菌和害虫。秋季平发菌期的管理任务是保持水分,防止菌体高温灼烧,检查病虫害,通风换气。

床面铺上薄膜草帘后,菌丝体迅速在床料深处定植、伸展、发育。一般播种后7-10天,应逐床揭膜,检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细菌生长发育进度,并结合通风一次。约20天后,菌丝已被覆盖,再检查。如发现虫害,应查明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发现颜色不同的细菌,需要区分细菌是从材料表面生长,还是从材料内部扩展到材料外部。如果材料表面细菌侵入不深,可用3%甲醛或5%石碳酸擦去细菌,或用生石灰覆盖有细菌的地方(密封面积必须大于病区),均能达到抑制杂菌扩散的目的。而且对结果无明显影响。如果杂菌从物料内部扩散到外部,一般数量多,危害严重,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大多数是原料中含有细菌引起的,应引起注意。可用0.6-0.8%的多菌灵液或0.1%的高锰酸钾液浇灌病区,可抑制杂菌的繁殖。或者挖掉一部分有细菌的材料,再加入新的材料。挖出杂菌时,要严加注意,防止其他堆肥的污染再次扩散。如果发现菌丝不生长,是受高温影响,薄膜上的草帘要加厚,防止高温。如果废气对细菌影响严重,要及时通风,排除废气。补植要及时。

一般播种20天菌丝覆盖后,细菌感染的机会就会减少。此时,在正常情况下,无需揭膜通风或浇水。由于平菇的菌丝可以耐受较高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入侵和危害。有的管理人员怕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有害,所以每天将海膜倾斜1-2次进行通风。结果细菌污染严重,损失大。因此,群众在总结经验时说:在平菇生产中,菌丝生长期的管理宜“懒”不如“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

发芽期有时会在材料中发现害虫,最常见的是螨虫和细菌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繁殖快,危害菌丝猛,对产量影响大。如果不及时清除,很容易造成灭绝。有必要找出它是局部发生还是完全发生,通常更局部。可用1%糖醋溶液诱捕,将糖醋水喷洒在薄膜或纱布上,将糖醋水喷洒的一面覆盖在有昆虫、菌螨、菌蛆的部位,即可集中在薄膜上数量多,此时可将胶片揭下烧毁或浸泡在药液中。或用浸过糖醋溶液的纱布,铺在虫区的纱布面上,然后用白糖和麦麸混合诱杀害虫。实际效果更好。食用菌生产中应注意不能随意使用农药,因为食用菌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农药易转移到子实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菇期管理

设置电影。当菌丝体被送至物料底部时,底部物料中已经形成菌丝束,当物料表面的菌丝体吐出黄色的小水滴时,菌丝体就成熟了,子实体即将形成。此时需要增加散射光,延长光照时间,特别是人防隧道,要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利用光照刺激子实体的发生。在管理上,加大昼夜温差,保持相对较高的湿润环境,子实体很快就会形成。当床面60%以上有小菇芽时,即可立膜,转入菇期管理。如果床面有少量菇芽或看不到蘑菇,则过早竖膜。虽可早出菇,但出菇不均匀,影响产量。

子实体发育阶段。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一般经历桑期(原基期)、珊瑚期、幼菇期、早熟、中熟、晚熟六个阶段。平菇是一种具有多个原基的真菌,但原基转化为蘑菇的转化率不高,一般低于30%。因此,如何提高出菇率是我国栽培管理技术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探索。

提高出菇率。平菇高产管理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出菇量。最关键的时期是从珊瑚期到幼菇期的转变,因为平菇大量出现在桑期,从桑期到珊瑚期的转变还有很多,但实际从珊瑚转变对年轻的蘑菇来说是非常低的。因此,这个时期如果管理好,成熟菇的比例就会高,涨潮时出菇的产量也高。极化在珊瑚阶段最为明显。发育良好的珊瑚状顶部膨胀并发育成帽状;由于缺乏营养和其他各种原因,它们死亡、萎缩、死亡或消失。因此,我们这一时期的管理措施是保持稳定的湿润环境,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散射光,增加通风等,促进其向幼菇转化。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幼菇之前禁止喷水,特别是珊瑚状的,因为湿度过大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容易出现水肿、发黄、软化、死亡等现象。忌高温,除高温品种外,一般子实体不能耐23以上高温,会枯萎。忌晒干,因为晒干容易失水,不利于养分转化。避免被强风吹动。大风会使幼菇菌盖边缘的生长点失水过多,容易萎缩死亡。

忌农药熏蒸,幼菇呼吸旺盛,易发生农药中毒而死亡。特别是平菇对敌敌畏特别敏感,要特别注意。严防阳光直射,易灼伤菌盖,影响生长。在珊瑚期和幼菇期的管理中注意以上六个方面,可明显提高产量。

合理用水。随着幼菇的生长发育,颜色变成深灰色,菌盖已达1厘米以上。子实体进入膨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加。生长。幼菇成熟前,重点管理措施是喷水、通风、防高温。喷水要掌握勤、细、淡、匀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如果空气湿度过低,低于70%,长出的幼菇也会枯死或停止生长。如果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再遇高温,菌盖上容易长出小菇芽,影响品质,极易腐烂引起其他病害。要处理好保湿、保温、通风的关系。

如何在出菇期管理中用好水分,以促控结合促进出菇生长,是获得高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第一次湿菇采收后,让料表面晾干4-5天,然后再次喷洒重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8%左右,盖上平膜保持它滋润并使芽发芽。当有明显的子实体一般可见时,重新架好薄膜,转动

入菇期管理。这样干干湿湿、打打停停地交替管水方法,有控有促,有利于刺激子实体成批形成,产菇集中,管理方便,易获高产。在每潮菇开始收割时,割大留小,争取小菇长大。待到菇床尚余20—15%菇时,大小菇一次全部收光,这样做有利于下潮菇出得整齐,管理省力。同时,可以防止同龄小菇(老头菇)弹放孢子污染环境。但切忌在收割菇后,马上喷水,否则极易引起小菇黄、软、水肿死亡。

    ⑤追施营养液和激素。为了促进平菇子实体多长、长大,各地进行了喷施各种营养液和激素的试验研究,有些成本低,增产效果很好,应加以推广。(来源:百度 出去转转的好)

 

查看更多:
  • 菌种选育方法
  •  
  • 快速菌种选育
  • 更多栏目最新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
    多种原因诱发平菇死亡
    品种、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平菇产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查明
    平菇用熟料栽培
    平菇用熟料栽培
    为了适应平菇的周年生产,应采用熟料栽培。按比例称取培养
    采收平菇的技巧
    采收平菇的技巧
    平菇的采收技术如下:平菇菌盖展开,孢子尚未释放时,应及时采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
    小白平菇蜜饯的加工
    配方是鲜白灵菇80公斤,白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斤。选择89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
    目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空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
    平菇蜜饯加工方法
    1.配方:鲜白灵菇80公斤,白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斤。2.选料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