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


【摘要】 金针菇是继蘑菇香菇之后国际市场上的第三大食用菌。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金针菇新品种的开发情况;金针菇优良品系野生驯化选育、担子孢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技术;作者首次自选定型野生驯化培育的金针菇优良品系“三明1号”19号'及金针菇优良品系“杂交19号”的品种特性、栽培特性及管理技术,生物效率100以上,品质优良,抗病性强,栽培性能稳定,采用丹波子杂交法育成;金针菇品种选育方向。关键词:金针菇;野生驯化;担孢子杂交;突变;是替代材料的金针菇瓶栽方法。迅速在60年代初期实现了金针菇的年度工厂化生产。 80年代以前,世界金针菇产量主要来自日本,目前日本年产量约10万吨左右。我国邱维凡等人在1930年代曾进行过金针菇瓶栽试验,此后各地科研工作者也陆续采集分离出野生金针菇菌种,但均因产量低等原因,到最后70年代,国内市场还没有金针菇产品。为了尽早开发出具有“益智抗癌”保健作用的金针菇新品种。作者于1979年开始对金针菇的形态、栽培特性、营养成分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对金针菇新品种的驯化、选育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1982年,我国第一个自主精选优良品系“三明1号”是从28株经驯化再从野外分离出来的品系中选育而成。具有国情、取材方便、来源丰富的金针菇代用材料高产配方和袋栽生产技术,成功培育出我国金针菇新品种。 1986年,将“日本信浓2号”与“三明1号”的孢子杂交,从96株中选出“杂交19号”。该菌株兼具两个亲本的优点,生物效率达到100,是一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杂交新菌株。并迅速传播到全国28个省市,年种植量达数亿袋。这是我国首个金针菇优良杂交品种,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栽培的优势品种。之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菌物室等科研院所也相继选育出适合各地栽培的SFV-9金针菇优良品系。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金针菇产量最大的国家。金针菇优良品系特性、选育技术及未来育种方向现报告如下1 金针菇选育技术1.1 金针菇野生驯化繁育我国金针菇资源丰富,分布于东西部、北、南。要获得好的野生驯化种,需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野生金针菇进行整理或分孢子,尽可能多地获得野生金针菇品系,然后将这些野生品系放在在相同的培养基和相同的栽培环境条件下,根据菌盖大小、颜色、菌柄粗细、菇芽数、有无绒毛,根据产量、长度选择符合要求的菌种生长期、抗病性差,淘汰品质差的菌株。筛选出的野生品系可通过不断的人工选择逐步转化为人工栽培品种,以保持原品系的优良特性并改变部分特性。 1.1.1 驯化繁育步骤1.1.1.1 野生原始菌种栽培试验将采集到的金针菇野生菌种进行栽培,研究其菌丝生长速度、结实能力和形态、栽培特性,筛选出较优的野生金针菇菌种。 1.1.1.2 严选种菇再分离从较好的野生金针菇子实体中选择结实早、菇芽多、菌柄长、色泽好、开伞慢的种菇作为分离材料,并用髓部、细菌肉和孢子通过三种方法分离。 1. 1. 1.3 稳定性考察从上述复选金针菇菌株的培养过程中,筛选出优良菌株,经过多次栽培试验,最终确定了优良的野生驯化菌株。

1. 1.1.4 对照菌株比较将驯化和培育的优良菌株与国内外引进菌株进行比较。经过四代选育和三年稳定性考察,笔者从分离株中选育出优于其他野生驯化株和国内外引进株的优良品系“三明1号”。 1. 1.2 “三明1-”品系与原始野生品系生产性状比较1. 1.2. 1 产量1974年黄念先生从三明市阳山枯枝中分离出原始野生株,当年栽培产量为20g/瓶。 1979年孢子和组织分离后培养至80g/瓶; 1982年经分离筛选,产量达到145g/瓶、250g/袋,优于我所其他野生菌种,也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对照野生菌种,河北省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与日本“信浓2号”菌株进行比较。其生物效率达80%以上。 1.1.2.2形态原三明野生金针菇子实体形态:子实体15-18个;菌盖直径1.5-3.4cm,金黄色至黄褐色;棕色,有很多毛(图1)。三明第一次野生金针菇栽培特点:菌盖金黄色,直径1.52.0cm;菌柄长短参差不齐,长9cm,短3cm;很少有蘑菇芽;棕色底,有绒毛。 “三明一号”品系形态特征:子实体簇生,每簇约100个以上;菌盖早期呈半球形,淡黄色至金黄色,直径1-2cm,菌盖厚0.2cm,中央稍厚。边缘逐渐变薄;菌柄呈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3-0.4cm,基部颜色为金黄色至浅棕色(图2)。 1. 1.3“三明1号”栽培特性在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三明1号”菌株菌盖易开,菌柄易褐变。因此,在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在避光条件下尽量降低培养室的温度;用无纺布或1-2丝薄膜覆盖栽培袋,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抑制菌盖膨胀,保持子实体金黄。

色至黄白色。在温度升高情况下,相对湿度必须适当降低至85 左右,即可减少因含水量高引起的腐烂现象,从而提高产品质星。

    “三明1号”菌株经专家确认具有产量较高、菌柄脆嫩、抗病力强、栽培周期短的特点适宜在我国自然条件下栽培。80年代初期它已作为我国开发金针菇新品种的优良菌株在各地推广,而且至今仍是北方寒冷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之一。笔者认为,我国的金针菇资源十分丰富,驯化育种是金针菇育种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能选育出适合我国当地栽培、产量高、风味特别又相似于野生金针菇的优良菌株。

    1. 2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手段繁琐,但它是目前培育新的优良菌株的真正有效方法。金针菇是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可利用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进行杂交,其杂交方法有多孢杂交和单孢杂交两种

  1.2.1多孢杂交

  在自然界中,单孢杂交机会不多,大多数的野生食用菌是由多孢杂交产生的,其菇形圆整,几乎无畸形菇,抗病力强,后代有很强的优势。由于金针菇产生的无性粉孢子容易干扰杂交工作,因而可采用多孢杂交进行金针菇的杂交育种。该法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选用两个特定的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菌株,让其担孢子在同一时间内快速自由杂交,然后及时挑选杂交菌丝,可尽量排除粉孢子干扰。同I时,由于金针菇容易在培养从上形成子实体,因而是否发生杂交和发生基因重组容易辨认。笔者根据金针菇特性,在育出“三明l号”的墓础上,于1984年开始以日本“信浓2号”为父本,“三明1号”为母本,采用多孢杂交法进行金针菇育种。经多年栽培研究,于1986年选育出国内第一批杂交优良菌株。其中“杂交19号”是具有双亲优良特性的一株高产优质、栽培性状稳定的优良杂交菌株,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地大而积栽培的当家品种。之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也采川担孢子多孢杂交法育出新的杂交菌株。多孢子杂交育种步骤如下。

  1.2.1.1选择亲本菌株 亲本菌株必须具有优良菌株某些特性。如选择亲本甲菌株共有菌盖内卷、开伞慢、菇体白的特征;选择乙菌株时,必须选择出菇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的特征,以便使甲、乙菌株通过杂交具有互补性。同时,两亲本菌株必须具有远缘性,这是能否获得优良菌株的关键。

  1.2.1.2多孢杂交操作法 采用担孢子同时弹射法进行两亲本的多孢杂交。该法相似于自然界中的多孢杂交,只是两亲本菌株是经过选择的特定菌株。

  1.2.1.3挑取菌落 及时挑取各种类型菌落,包括由于拮抗作用而被明显分割成各小区的菌落和菌丝生长旺盛的菌落。

  1.2.1.4出菇试验及子实体分离 进行出菇试验,挑选各袋中产量高、质量好的子实体进行分离。

  1. 2. 1. 5对峙反应 分离的菌株首先进行菌株间的对峙反应,弃除相同类型的菌株,之后再与两亲本菌株进行对峙反应,选择同时存在拮抗作用的菌株。该试验的工作量大,但作为多孢杂交育种的初筛,确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经对峙反应后选择的菌株即为杂交菌株。

  1. 2. 1.6杂交菌株出菇试验 进行杂交菌株的出菇试验,考察其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快慢、菇蕾数量、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抗病力强弱。

  1.2.1.7选出优良菌株并进行稳定性 考察经上述试验筛选出各项指标均较好的优良菌株,再进行2一3次稳定性考察。

  1.2.1.8优良杂交菌株鉴定 进行了形态鉴定、对峙反应鉴定(图3)、同功酶鉴定(图4)。这三项指标的综合鉴定可以证明选育出来的优良菌株是否系不同于亲本的新杂交菌株。

  多孢杂交获得的菌株,实际上是单孢(甲)X单(乙);双核(甲)X单(乙);双核(乙)X单(甲)的杂交异核体菌株。该菌株相当于微生物杂交获得的异核体或高等植物的杂种子一代。根据对食用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可以保持遗传稳定的特性,对杂种子一代的金针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即可获得得稳定的杂交菌株。笔者第一批多孢杂交获得的“杂交19号”、“杂交4号”菌株;第二、三批多孢杂交选出的“杂交66”等菌株经多年试验均为稳定、高产优质的优良菌株。

  1.2.2“杂交19号”菌株种性及栽培特点

  1.2.2.1形态特征 子实体形态近于甲、乙两亲本之间。菌盖自至淡黄色,直径0.5- 1.5cm菌肉厚0.3cm,稍内卷;菌柄粗细均匀,0.2-0.3cm,长度15cm以下,整体呈白色,15cm以上时,基部1/5处逐渐变淡黄色;过于成熟时,基部呈淡褐色。菌柄稍有光泽,几乎无绒毛。菇形圆整,无畸形菇,极少扭曲,属细密形(图5)。

  1.2.2.2种性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从接种至出菇只需32d,完成栽培周期仅需35一50d。产量高,采用高产配方,生物学效率可达100 以上。适应性广,南北方均可栽。子实体发生适温10-15℃,生长适宜温度4 -18 ℃,在21-23℃时尚能耐2-3d高温,气温下降后生长正常。抗高温能力比日本菌株强,且种性稳定。

  1.2.2.3栽培管理特点 催蕾时,要求较大的通气量,必须经常掀开覆盖物,可使菇蕾长满培养基表面。保持黑暗,子实体呈白至淡黄色。低温并控制好湿度,可使子实体圆整、结实、不易开伞、白色或淡黄色。

  1.2.3单孢杂交

  金针菇菌丝产生的粉孢子容易干扰杂交工作,因而在进行不同性别的单孢杂交时,必须排除无性粉孢子的干扰,以获得真正的单孢杂交菌株,这点在金针菇的单孢杂交育种中是很重要的。经过单孢配对后获得的杂交菌株优劣必须通过栽培试验才能确定。具体操作步骤与香菇单孢杂交育种相似。

  其中还须注意的是,在挑取甲、乙两亲本单核菌丝配对的异核体菌丝时,需挑取中间接触部位的菌丝、靠近甲单核菌丝部位的菌丝及靠近乙单核菌丝部位的菌丝。上述三种位置挑取的异核体菌丝虽然来自同样的甲、乙两个单孢子,但栽培的结果是不同的。这个问题也是香菇、平菇等四极性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单孢杂交时需注意的。

  另据介绍,用可以出菇的单核菌丝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可以得到产量高、出菇快的金针菇新菌株。潘保华等进行了金针菇单孢结实性的研究,已经单孢结实性菌株与非单孢结实性菌株交配选出6个强优组合菌株。

  1.2.4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也是选育优良菌株的一种方法。笔者曾用15W(2537 )的紫外线诱变菌丝体,获得优于原菌株的金针菇诱变菌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以“三明1号”为亲本菌株,用60Co-γ射线诱变金针菇原生质体选育出“F8815”和“F8817”菌株;北京农科院植保环保所以“杂交19号”作为诱变出发菌株,经担孢子紫外线诱变,单核菌丝体杂交培育出“F9309”和“F9321”菌株,据报道,产量均比原亲本菌株高。

  2金针菇品种的选育方向

  在我国,金针菇已成为大众饭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因为黄色金针菇菌柄脆嫩,风味好,因而人们更习惯和喜欢食用黄色金针菇。随着金针菇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其质量必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选育菌盖内卷、开伞慢;菌柄白至淡黄色、不易褐变、基部无绒毛;脆嫩而又有芬香味,外观质量好并容易保存的优良菌株已成为我国金针菇品种的选育方向之一。

  但在国际市场上,因为长久以来日本的金针菇产品首先占领市场的缘故,因而习惯上喜欢食用白色金针菇。所以选育出能在我国南、北方自然条件下栽培、产量高、抗病、抗高温能力强的白色金针菇优良菌株是育种方向之二。

  另外,选育温度适应范围广,特别是在20-30℃的高温情况下尚能正常生长、产量高、质量又好的金针菇高温菌株也是今后育种的方向。

 

标签:
  • 菌种选育方案
  •  
  • 菌种选育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方法要点
    金针菇的种植技术方法要点
    金针菇盖过了开伞早的伞状金针菇,其原因如下:与品种有关。
    金针菇的水分要求怎样把握
    金针菇的水分要求怎样把握
    金针菇的出菇期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金针菇的水分管理,对水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