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食用菌开放式接种的染杂隐患及防范措施


本网讯(记者方林特邀通讯员闫新发)近年来,食用菌产业逐渐进入专业大户、合作社规模,尤其是工厂化生产模式,开放接种形式被盲目模仿和应用.近日,我们从西峡县食用菌研究中心闫新发老师处获悉,经过近20年对西峡县及周边地区部分食用菌农户的调查核实,由于接种季节的温度和湿度,有对自然空气无影响。粉尘中的杂菌孢子和病原菌等有害病菌,影响食用菌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的繁殖密度、繁殖、漂浮、生命力延续和生存活动等效果,造成食用菌的接种条件不同。田间细菌污染率不稳定。偶尔在小环境范围内接种的产量接近箱式接种的效果。然而,大多数蘑菇种植者的污染率约为30% 至80%,总平均产量为60%。一左一右,严重影响规模化产业的投资效益,进而影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现将他们的量产推广经验简单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 隐患类型分析1.1 自然空气含菌污染途径及措施:常见食用菌在18以上的季节细菌污染率较高,25以上污染率比较C严重。据观察和大量栽培经验验证,从中原“清明节”开始,随着自然界绿色植被发芽后地面的绿化,自然空气湿度逐渐增加,杂空气中的细菌相应增加。若用彻底灭菌后的袋材进行试验,在自然环境温度30左右,不采取任何消毒和防护措施,将试验孔插入固体菌体中,可见“所有细菌被淹没”。污染杂菌现象,一个简单的试验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空气中含有多种杂菌和致病菌的自然现象。因此,规模化生产反复验证,使用开放式接种菌棒不污染杂菌的安全系数往往徘徊在30%85%左右。有实践经验的养殖户选择夜间、清晨、雨后严格消毒的房间接种,低温期选择严格消毒的房间接种。偶有偶发细菌生长率95以上,偶遇的经济代价太大了。解决办法是在密闭环境中对接种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不允许自然空气自由流通。 1.2 袋材表面细菌污染的因素及措施:消毒后的塑料栽培袋表面仍有颗粒状原料和附着在表面的粉尘。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冷却保存,会为漂浮在空气中的杂菌和病菌提供一个兼具温度、湿度和营养的寄生环境,使表面沉积相当数量的杂孢子和致病菌。袋子的材料。如果是在密闭室内,敞开接种,产生的现象是:随着接种后袋料数量的增加,袋料被杂菌污染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袋料表面压在堆垛间的含菌粉尘上,经接种过程后逐渐分布释放到接种部位,插入接种腔.解决方法是将灭菌后的袋材在气雾消毒的条件下进行封闭冷却。 1.3 细菌带菌的污染因素及措施: 细菌带菌的因素,除了与袋材表面带菌现象相同外,还包括密封棉塞外壁和空气吸入其中,还有瓶盖的螺纹。带扣或系绳之间,以及选菌过程中看不见的潜伏杂菌和病菌。如在中心打孔接种的菌株,或低于22培养的菌株中潜伏的中高温杂菌和病原菌等。有几种解决方法:(1)在24至26的恒温条件下培养细菌。 (2)接种前,将菌袋(瓶)放入灭菌液中浸泡表面和棉塞,密封表面和塞子中的空气。 (3)精心挑选优质纯菌种,使用时仔细观察,防止含有杂菌的菌种插入菌种孔中。 (4)严禁采用开放式接种法制株。 (5)不要使用老化菌种和含水量高的菌种。 (6)选择表面接种菌种,接种时去除2cm表面老化菌。 1.4 人体活动携带细菌的污染因素及措施: 接种人员携带细菌的因素包括:头发和衣服中的自然空气、呼出的空气和含有细菌的灰尘以及鞋袜携带的细菌、进入接种环境时流入的细菌自然空气、人体皮肤表面携带的病菌等。解决方法如下: (1) 接种人员应选择具有过滤杂菌作用的头罩、口罩、塑胶腿裤、宽松的工作服等。经过消毒以限制自然空气在身体和衣服中的自由流通。 (2)设置隔离衣物消毒和空气自然流通的缓冲间。 (3)接种人员进入接种环境时,用消毒雾封闭入口。 1.5 接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隐患及措施: 接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隐患(1)接种环境消毒不严。 (2)大量自然空气随意进出人员。 (3)接种程序未经灭菌。 (4)菌种、冲孔锥随意放置。 (五)接种后的手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或消毒后随处接触(如接种后已消毒的手搬动袋材,未消毒直接接种病菌等)。 (六)误导采用“一擦即净”的消毒理念,环境空气中含有大量未经消毒的自然空气。冲孔锥拔出瞬间进入菌孔的污染和杂菌等隐患是有害的。 (七)经灭菌的药品或者器械的实际消毒效果不准确,无法验证的。解决方案:设计“无菌”接种程序:封闭接种环境; ——用95%酒精对袋子接种孔表面进行消毒; ——株菌和冲孔锥固定,置于酒精消毒的毛巾容器中; —— 接种过疫苗的手在握住菌体前应先用酒精消毒,消毒后的手指不得接触除菌体以外的任何部位; ——接种点配备臭氧发生器,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活动和呼出气体进行消毒(需要说明的是:设计专家建议臭氧消毒法产生实际效果的时间为60分钟左右)。 1.6 细菌管理过程污染因素分析: 开放式接种细菌管理环境温度为22-25,湿度保持在55%-75%。在湿度和温度高的条件下,环境中容易产生强烈的细菌滋生条件。有经验的管理员进入管理环境,闻一下气味,就能知道环境中是否有细菌滋生。尤其是种穴直径大于10cm时,栽培环境温度高于25,用于造成积温烧菌现象。轻微烧焦的菌丝体从浓白色变为米色。木耳燃烧后菌腔内菌丝的抗病力急剧下降,极易沾染杂菌。特别是将培养好的菌棒密封在袋子里,用75%酒精等含水量大于30%的消毒液消毒。,脱袋后容易产生菌种穴黑窝、流黄水、生蛆等现象。其中原因是,菌种表面吸收了消毒后的生于水分和接种环境中的致病菌,脱袋后又吸附大量自然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杂菌和病菌而导致。    解决方法:脱去外套袋时,需要快速通风,让菌种穴表面呈现偏干燥状态,不给后期污染杂菌和病菌提供滋生条件。    2. 综合防止染杂措施及程序设计要点    以上分析表明,杂菌污染率升高的主要因素:(1)是菌种携带。(2)是袋料生产过程形成(如微孔和表面携带)。(3)接种人员携带和释放。(4)是操作过程粗糙。(5)是选用消毒药品不当。(6)是管理方法和措施失控。(7)是接种和养菌环境中的空气中存在较多杂菌和病菌等等各种缘故。(8)是缺乏食用菌应用技术与“无菌化”概念的经验。所有防止染杂因素和技术措施的配合,既需要对选用品种基本理论基础的学习和了解,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的经验积累。    所有染杂因素,都是栽培者既无法观察,又无法检测的模糊概念。实际生产应用程序的设计,是根据现实条件和选用措施的可操作性及可靠性的掌握为基础。根据上述分析情况,设计的“开放式”接种的“无菌化”应用生产管理程序如下:    (1)提前半天或一天“控湿”拌料——解决培养料中杂菌孢子不容易灭菌彻底问题。    (2)装好的袋料浮水检孔——解决原料粗糙,栽培袋微孔容易染杂问题。    (3)灭菌后趁热封闭降温——解决袋料表面携带含杂菌问题。    (4)塑料吊棚全封闭接种——解决大环境“无菌化”控制困难问题。    (5)吊棚(房间)进口增加“缓冲间”——解决工作衣物消毒和人体带入自然空气消毒问题。    (6)药雾降尘和封闭接种入口——解决人体携带自然空气含带杂菌问题。    (7)着装头帽、口罩(用开水津后拧干)、松紧口细布衣服、塑料袋套扎脚和裤口——解决人体携带和释放杂菌问题。    (8)接种工作台加放臭氧消毒机——解决接种环境中的剩余杂菌和病菌(30min以后的)积累问题。    (9)采用95%酒精消毒——解决接种穴消毒药剂套袋后的剩余水分为杂菌提供菌种穴表面滋生问题。    (10)养菌环境用臭氧定时消毒——解决养菌环境滋生杂菌和病菌问题。    (11)注意事项:①一个房间的空间容量的塑料吊棚,一次放入接种袋料数量参考6~7个人一次进入接种时间不超过3h为准,因为封闭的接种环境中的氧气供应限制,最长不宜超过3.5h。②在房里开放接种,门口及其门边缝隙需要用胶带封闭。③接种人员应具有健康身体,如果接种过程产生头晕、气短等不良反应的人,护送出接种环境,即可恢复正常状态。    3.“开放式”接种的“无菌化”效果分析    上述“无菌化”开放接种程序,是为浙江省机械化实验场——临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生产秀珍菇、姬菇、白玉菇、杏鲍菇茶树菇金针菇而设计的,接种袋料的染杂比例小于2%,首批接种安全系数核定为99.67%.经过2006年以来,该公司一直沿用这一程序进行生产。2007~2011年期间,选用程序中的(1)、(2)、(3)和(9),配合箱式接种的“无菌化”程序,稳定解决了辽宁省盘锦市鼎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灵宝市区的合作社等大型食用菌生产菇场,接种袋料染杂率高而不稳定问题,受过培训的菇场接种安全系数稳定在95﹪以上。并且配合西峡县的农业广播电视分校对规模化产业进行技术辅导,相继解决了规模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所到之处,深深受到西峡菇农的欢迎。

下一篇:什么是枞菌
标签:
  • 菌种选育方法
  •  
  • 菌种选育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1 日本鹿茸菇生产与养殖1.1 历年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