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根部病害的防治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大豆根腐病:是目前大豆生产中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它受多种病原菌侵染,主要发生在大豆苗期。常见症状是苗茎基部和根部受损。主根上的病斑呈棕色、椭圆形、长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可延伸至须根。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受到影响,幼苗矮化,甚至死亡。

防治根腐病的药剂种类很多,各地生产的种衣剂是防治该病害的首选。在地下害虫和根腐病同时发生的地区,使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加多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单独发生该病的地区,可采用生物农药“保根剂”或60%超细粉可湿性多氟合剂拌种。此外,适当的轮作也可以减少病害。

2.大豆立枯病:幼苗受害后,主根及茎基部红褐色腐烂,在与地面平的茎基部形成凹陷的红色斑点,皮层龟裂,呈溃疡状。轻度病苗生长缓慢,植株黄矮;病严重的幼苗茎基部变褐、变细、收缩、倒伏而死。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药来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可采取多施底肥、促苗生长、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及时排水等农业栽培措施来减少该病的发生。

3.大豆孢囊线虫病:常见于我省干旱、沙碱地区。近年来,由于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该病有蔓延趋势。幼苗受害后,生长迟缓,褪绿,根部有致密的白色包囊。严重患病的幼苗将停止生长并最终死亡。

农业防治该病非常重要,包括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5年,加强肥水管理,种植“康县1号”等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时可用0.6-0.7%乙基硫代磷乳油或大豆种衣剂拌种。可防治初代胞囊线虫侵染,减少后期胞囊线虫来源,还可防治根腐病和根腐病。小黄人等

大豆苗期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大豆灰斑病:黑龙江省东部地区该病较严重。幼苗子叶上的病斑呈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稍凹陷,与健康病斑界限清楚。若遇到低温多雨天气,子叶上的病斑会迅速扩大,蔓延至生长点,导致幼苗顶芽变褐而死亡。

除选择抗病品种进行防治外,还可在发病前喷洒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共喷两次。

2.大豆羞萎病:该病害可对大豆造成严重危害;工厂的所有部分。当幼苗受到影响时,会比健康植株矮小,幼叶枯萎下垂,提早死亡。

目前,该病并不常见。对带病种子要进行防治,并转移到无病区。建立无病种植田、轮作、处理病残体等措施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种子处理也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3%和50%福美双。

3.大豆褐纹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幼苗也会受到影响。病苗子叶上的病斑呈圆形,黄棕色,稍凹陷。后期,病斑死园部分会产生环纹,病叶两侧散布小黑斑。真叶上的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后期皮损中心部分颜色变浅,出现小黑点。

防治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消除田间病源。用含0.3%种子量的福美双或多菌灵拌种。在病叶率增加前喷施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有效防治该病。

4.大豆叶部细菌性病害主要有: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均在大豆幼苗子叶上产生褐斑。病害严重时,可喷锌、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