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黑稻卷叶螟“四看四稳”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是黑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以黑米叶片的叶肉为食,只留下表皮和叶脉,形成“白叶”,危害水稻。菌株的光合作用。黑米生长中后期,为害旗叶下的23片功能叶,造成籽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造成产量降低。根据当地经验,我们总结出防治稻纵卷叶螟“四看四确定”的方法。

1、根据黑米生育期确定防治代数。我县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五六代。对黑米生长初期危害较大,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孕穗至抽穗期的损伤会破坏功能叶片,造成减产。因此,我们重点抓好从孕穗期到抽穗期的防治工作。

2.根据发育进度确定合适的用药时期。稻纵卷叶螟幼虫在3岁之前对黑米危害不大,很容易被杀死。三龄以后,食量急剧增加,耐药性增强。因此,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用药适宜期应在三龄幼虫之前。若发生严重,应从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一龄高峰期用药。对于一般情况,可以在第二龄和第三龄期间给予药物。实践证明,农药防治的适宜时期为蛀虫盛期后10天左右。具体来说,当每代出现少量蛀虫时,开始每天一次田间驱蛾,直至田间蛀虫数量基本不再增加为止。毛蛾最多的一天是高峰日。

3. 根据出现次数确定控制目标字段。一般来说,农民的习惯是发现虫子就喷农药,这是不正确的。当害虫的发生不足以造成较大损失(即防治指标)时,无需使用农药。当田间飞蛾数量较多时,下一代要注意防治。毛蛾盛期后,应对幼虫密度进行实地调查。当分蘖期每100毫克草有6070只幼虫,孕穗期有4050只幼虫时,应进行化学防治。

4、根据发生发展情况确定农药用量。近年来,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一些农民反映,该农药并没有杀死昆虫,他们怀疑这是假农药。事实上,相应的农药和剂量之间存在关系,必须根据不同的发生量和发育进度来确定。除了选择相应的农药外,如果发生严重的情况,还必须适当增加农药的用量。一般情况下,农药用量可按常规用量使用:虫龄较小,农药用量可稍少;虫龄较小,农药用量可稍少;如果虫龄较大,则需适当增加农药用量。否则很难杀死幼虫。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学习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