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江流域棉区灾后生产技术指导


1、及时排涝,抵御干旱和涝渍棉田。要开“三沟”(环沟、横沟、边沟)排涝、减涝。遭受高温少雨的棉田必须做好抗旱准备,防止高温热害和干旱:一是提前蓄水,增强棉田灌溉能力,保证及时有效的抗旱水源;其次,当棉花叶子枯萎时,应及时抽水灌溉。下午6点至7点,在棉叶卷曲无法恢复的棉田,可在太阳落山后进行沟灌或串灌,防止温差过大,造成大量铃响。脱落。最好结合追肥,每亩施尿素5-7.5公斤,增强棉花应对“蒸烤”的能力,减少灾肥损失程度。

2、防止脱落、早衰。棉花前期遭受多雨、高温胁迫,生长较弱。后期易落花落铃,病虫害加重,易出现早衰现象。为了防止脱落和早衰,首先必须施封顶肥。在施花、铃肥的基础上,打顶前后每亩须施尿素5公斤;其次,必须喷施叶面肥,使用5%的尿素溶液。选择晴天的早晚,每隔一周喷一次,连喷3-4次;第三,及时修剪枝条,去除多余的芽。对于营养过剩的棉田,摘除空枝和多余芽,改善透光和通风条件,减少烧花烧铃,减少黄化。二次枯萎病引起的早衰减少了花和铃的掉落,促进了棉铃的发育。

3、加强病虫害防治。棉田推迟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干旱会加剧棉铃虫、红蜘蛛、粉虱、斜纹夜蛾的发生。根据病虫害预报,及时到田间检查,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当达到防治标准时,应及时使用农药,减少危害。及时喷洒硫丹或毒死蜱可防治盲蝽;棉铃虫、斜纹夜蛾可用拟除虫菊酯、有机磷及混配农药防治;红蜘蛛可用杀螨剂控制;粉虱防治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异丙嗪等农药防治。同时,如遇立秋后持续阴雨天气,应注意防治枯萎病、黄萎病。

4、及时化学防治、打顶和化学防治应根据天气、生长状况、施肥量等情况确定苄胺的用量和时间。对于水肥条件较好、生长旺盛的棉花,以防治为主,先化控,后追肥;对于生长正常的棉花,重点稳定、追肥和化控同时进行;对受灾棉花和生育进程明显后期的棉花,应以促喷、下追为主。一般在花期至喇叭花期,每亩使用二胺22.5克。按产品说明书用水喷雾,打顶后,3-4克/亩。发生干旱的土地应轻度控制或根本不控制。对于受灾棉花,应使用促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以促进生长。正常生长的棉田通常在立秋前完成封顶;对于受灾严重、生长缓慢的棉田,为充分利用灾后秋光热资源,提高秋桃产量,可适当推迟打顶810天,增加秋桃层数。果枝。果片的数量和数量。同时,结合打顶,清理空枝,剔除老叶,防止群体过大造成遮阴、烂桃。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