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苗床温度管理1、播种后至第一片叶尖出现时,温度应以保温为主。

棚内最适宜的温度在25-28度以内,2叶期25度,3叶期20-22度。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度。另外,还需要注意昼夜温度不要太高。晚上可以打开温室里的灯或者燃烧稻壳来提高温度。如果是在小棚内育苗,需要在棚外盖上稻草或防寒被,以提高温度。这样可以保证苗床内水稻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2、苗床通风管理

待稻苗出苗变绿后,于早晨或傍晚揭去地膜。由于棚内外温差小,苗木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如果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掉地膜,地上部的幼苗水分蒸发快,根部吸收慢,容易造成幼苗生理性失水。揭去地膜后,可进行小幅通风。当通风量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限值时,必须及时关棚。随着叶龄增加,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特别是2.5叶期。温度不应超过25度。 25度以上,需通风降温,防止早耳。 3叶期后,通风量逐渐加大,棚内外温度接近相同。如果夜间无霜,则无需覆盖等待移栽。

苗床水分管理1、浇水

苗床浇水时,早晚检查叶尖是否有露珠;中午气温高时,新展开的叶子是否卷曲;苗床土表面是否洁白。如果早晚叶子不吐水,中午新展开的叶子卷曲,床土表面变白,则应在上午浇透已被太阳晒热的水。浇水一次,并尽量减少浇水次数。请勿将冷水倒入被窝,否则会导致冷水僵硬。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想要包苗好,就必须控制好苗床的湿度。因此,移栽前2-3天最好不要给苗木根部浇水,保持干燥。如果秧苗在移栽前包装不好,可在移栽前1-2天施肥,使稻苗根多、白根多、根系长、包装好。

2、控制幼苗徒长,矮化,促进分蘖

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可抑制幼苗伸长,促进分蘖。能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出苗后15天喷雾,每平方米与15%多效唑0.2-0.3克混合制成海藻酸碘,有良好的矮化、分蘖效果。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每苗根数9-11根,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 g、分蘖率达30%以上。

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 4月下旬,气温忽冷忽热,最易发生猝倒病、青枯病等苗期病害。

1.水稻疫病

主要是由于气温低、湿度低、温差大、土壤碱性、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瘦弱等因素造成的,严重影响水稻秧苗品质和水稻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方法。防治措施,防止稻瘟病的发生和蔓延。

2、水稻青枯病

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根据发病时期可分为芽腐病、基腐病和黄枯病三种类型。青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子变绿,叶尖无水滴,卷曲,芯叶呈卷状。严重时,整个稻苗都会死亡。

三、防治措施

1、枯萎病的防治

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苗床温度、湿度,培育壮苗,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当苗木发生猝倒病时,用大马士革掺海藻酸钠和碘液喷洒苗木,可有效防治猝倒病。

2、青枯病的防治

降低播种量,提倡采用隔离层育苗,可提高地温;通风育苗时,要注意用辫子堵住温室底部开口,防止强风直接造成枯萎。病害严重时,向苗床内浇水,待叶子展开后立即沥干水。病情严重时,用瑞妙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洒1毫升,即可治愈。

移栽前“三带”: 1、带土:可以保证移栽质量,有利于苗木快速返青成活。

2、施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50克,然后浇水洗苗,促进根系发育。

3、施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艾美乐4克兑水喷雾苗床防治叶斑病,喷75%三环唑或天风素1500倍液进行适耕。

下一篇:甜菜根储存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 农作物种植方法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