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疫病防治


水稻“红疫病”的特点是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褐色锈斑,严重时聚集成斑片或条状;斑点首先从下部老叶的顶部出现,然后向下逐渐变成黄褐色,最终发展为整个病害。叶子枯死;它们逐渐从下部的老叶延伸到上部的叶子。严重时全株仅剩几片新叶仍呈绿色,远看如火。而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据了解,引起继发症状的原因有很多。该病一旦发生,就很难预防。该病型稻苗移栽后不能正常生长,稻株丛生。叶子收缩并变小。叶色恢复正常,有的出现黄褐色斑驳或红色。生长发育不良、分蘖少见、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俗称倒伏,也有人称之为“涝”。

1、寒害型

多发生于泥泞田、深足田、冷浸田、背阴田。是由于土壤温度低或播种过早、寒潮侵袭等原因造成的。症状:栽后返青时间较长,根部不退。根系老化,呈褐色,柔软,根少而细。元气受阻,生长缓慢。叶子直立,靠近尖端处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并逐渐沿边缘延伸。基部散生,足叶变黄,株形低矮。

2、缺素型

由于缺乏养分造成,死黄泥田、白鳗泥田缺钾;硝盐田、冷浸田缺磷;碳酸盐紫色土、大肥田和长期施用磷肥的田地缺锌。由于缺乏营养,幼苗的生理代谢受到阻碍。症状:缺磷田地,幼苗新根少,根细长,根呈棕黑色,幼苗呈刷状,叶片黑褐色;缺钾的田地,根系生长弱,叶子短,深绿色,老叶上有斑点。叶片赤褐色,有斑驳,叶片易折断,主叶脉呈黄色;在缺锌的田地里,幼苗的心叶弯曲,难以拔出。苗期,叶片呈现失绿条纹,根短而少,叶片白色,叶片排列成手掌状。

3、中毒型

多发生在长期被水淹的深脚田、土壤渗透性差的沟壑田、泥田、房前、后大肥田或残渣、施用大量未熟有机肥等处。长期淹水、恢复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未成熟有机肥的发酵产生有毒物质,毒害水稻根部。症状:幼苗变黄不变绿,根部逐渐由棕变黄,变软、皱缩,老叶变黄,叶面有红褐色斑点。严重时全株下部叶片变红,成片或成簇,幼苗呈簇状。常设。

4、水淹型

事情发生在排水不畅的洛窝田。洪水长期吞没秧苗内部叶片,导致水稻窒息死亡。如果细小的稻芯叶没有死,可以利用排水来干燥田地。适当添加磷、钾肥,可改善幼苗状况。水稻心叶严重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水稻收成基本不可能。

5、害虫类型

摇蚊幼虫在稻田大量繁殖,严重影响水稻根系的发育。水稻摇蚊的成虫称为蠓,幼虫称为红线虫。幼虫危害水稻幼根和芽,形成漂浮稻苗,并取食未发芽的种子胚和胚乳,使种子无法发芽。稻田、直播场受损严重。成蚊是翅膀比身体短的小蚊子。当它们停下来时,它们会抬起前腿并上下摇晃。幼虫呈红色或淡黄色,前胸腹面有肢状突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原因较多,防治方法复杂,一田间往往发生多种原因,防治应因地制宜。一般有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1、寒害型防治

培育壮苗以旱育苗为主,增强抗寒能力;泥田、深足田、冷浸田采用半旱耕,提高土温;挖沟渠以转移冷浸水;通过浅灌、排水和田间干燥来提高土壤温度。保暖、通风,减少中毒。

2、中毒型防治

采用半干旱栽培,提高土壤通气性,减少有毒物质的回收,多施有机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绿肥要早翻埋,使其腐烂成熟;排水并干燥田地,以提高温度和通风;在田间施用石灰。增施磷、钾、灰肥,增强抗逆能力;经常用浅水灌溉。

3、缺素型防治

泥田、深脚田、冷浸田采用半干旱耕作方式。根据坐果类型及时补充速效氮、磷、钾肥和微肥,以锌肥为主。肥料配制方法为0.5公斤水与75公斤叶子混合。喷在脸上。

4、水淹型防治

新建并疏通泄洪沟,缩短洪水淹没时间。水退后,要及时冲掉苗木上的泥土,尽量降低水位。

5、虫害型防治

防治水稻摇蚊:需旱田3天,可控制水稻摇蚊幼虫的繁殖;若将水育秧改为旱育秧,可消灭水稻摇蚊虫害。

药剂防治一般一亩稻田需用90%结晶敌百虫100150克,或80%敌敌畏150毫升,兑水50公斤,待稻田喷药时需水很浅。为了让药物发挥更大的功效

先将稻田里的水排干,一天后用盛有敌百虫的小布袋装满水。 12小时后即可杀死幼虫。

标签:
  • 农作物种植技巧
  •  
  • 农作物种植
  • 更多栏目最新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菜农必知!
    种植红薯,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在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