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常因病虫害而出现“干心”。正确判断水稻“干心”成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保证。本文介绍稻干心病的诊断、鉴别及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水稻“枯心”的简易诊断
1、由虫害引起的“枯心”
大蛀虫:虫洞大,虫粪丰富。粪便通常在水稻叶鞘和茎之间排出。受害水稻的茎、叶鞘和叶子变黄。稻田边缘受害较严重,田中部受害较轻。
类固醇螟:卵孵化后,幼虫首先聚集在稻叶鞘内侧取食并造成危害。受害叶鞘外侧首先出现水浸状黄色斑点,随后逐渐变黄枯死。幼蛀虫稍老后钻入稻秆内,导致稻剑叶尖变黄,严重时心叶会枯死。
三化螟:幼虫先吃水稻的心叶,使心叶失水卷曲如葱管,呈青白色,俗称“假死心”。将卷曲的心叶拉出来,可以看到断面整齐。
蝼蛄:从基部咬掉部分或全部稻丛,导致稻谷内叶变黄而死亡。受感染的水稻植株很容易整个拔起,稻秆上没有虫孔或虫粪。这种死心通常发生在稻田干旱或由于长期干旱而使稻田脱水时。
2、由病害引起的“枯心”
病毒病:死心病症状与二化螟引起的症状相似,但稻秆上无虫孔或虫粪,心叶不易拔出。将叶子夹在玻璃片中以挤出无菌脓液。
白叶枯病:多发生在水稻分蘖期。发病后,首先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卷曲、枯萎、坏死。然后其他叶子逐渐卷曲、枯萎,最后整株叶子枯死。
二、水稻“枯心”的防治措施
1、防治螟虫为害造成的死心,可通过喷洒“特杀螟”、“杀虫剂”等对症杀虫剂来预防。
2、对于蝼蛄危害造成的死心,可在晒田时用麦麸等掺有“敌百虫”的有毒铒来诱杀稻谷。
3、病毒病引起的枯萎病,播种前应用“强氯精”浸种水稻种子,并做好稻飞虱、叶蝉等毒虫的防治。
4、对于白叶枯病引起的枯萎病,除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外,还应及时喷施“石宝灵”、“叶枯宁”等对症药剂,防治白叶枯病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