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草质茎具有发汗、镇咳、平喘和利尿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咳嗽、肺气肿。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年来,由于追求高效,野生麻黄资源遭到不合理开发,造成资源枯竭。对此,国家已禁止开采野生麻黄资源。因此,无论从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人工种植麻黄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将麻黄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良种选育我国药用麻黄有11种。西北地区主要品种有中华麻黄、木麻黄、中华麻黄、膜麻黄等。其中中华麻黄、木贼麻黄分布面积大、品级好,是麻黄加工厂的主要品种。收购对象也是主要栽培品种。
2、选址整地:沙地、沙地、钙质地滩地类型均可种植,其中沙地效果最佳。播种前做好深耕整地工作,每亩地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标准氮肥40公斤,磷二胺30公斤。
3、种子处理:选择饱满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半小时,取出置于20催芽。注意保湿。当80%的种子发芽时就可以播种了。
4、播种及育苗。播种期为4月下旬。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1.5-2厘米。播种后覆盖2厘米河沙。每亩播种量300克。行距为2020厘米。若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效果会更好。
5、田间管理:定植后10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视具体情况浇水12次。尽量控制浇水。每年7月上旬,每亩结合灌溉施硝酸铵20公斤、农家肥2000公斤、超氧化钙。 15公斤。农家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 10月底要充分浇水过冬。麻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有多种杂草,与麻黄争夺水肥,对麻黄的产草和产碱影响很大。因此,应注意中耕除草。确保地面上没有杂草生长。
6、防虫危害麻黄的主要昆虫是蚜虫。田间如发现蚜虫,应及时用1000倍菊花油喷雾。
七、采收直播麻黄宜于第三年10月底采收。采收后长出的再生植株应于次年10月底采收。采收时,保留芦头3厘米高,以利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