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木耳、香菇、鼻涕肉(《野菜书》)、当归、天使米(《纲目拾遗》)、软木耳、木耳(《陕西中草药》)。
功效
清热明目。治疗眼睛红肿、夜盲症和烧伤。
《药性》:‘清心解热,能治痰火。 '
《本草拾遗》:‘解热,清膈,益肠胃。 '
《陕西中草药》:‘清热收敛,益气明目。主治汤剂烫伤、夜盲症。 '
江西《本草手册》:‘治目赤肿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煮,12两。外用:研末敷。
成分
含有肌红蛋白、-carpteme、海胆酮、角黄素、磷脂、甾醇及其糖苷、芳香树脂醇(香树脂醇)、蛋白质(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维生素)C等。
性味
味甘淡,寒。
《纲要补料》:‘性寒,味甘。 '
《陕西中草药》:‘味淡,性寒。 '
宜忌
《纲目拾遗》:“不宜多食。”
归经
肝经
加工采集
夏、秋季雨后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形态
葛贤米
藻类由许多球形单细胞串联而成,表面覆盖着透明的明胶,整合成片状,类似于真菌。湿时展开,呈蓝绿色;干时卷曲,呈灰棕色。
雨后森林湿地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各地。
药用部位
是发菜科植物G的藻体。
来自何书
“大纲补充”
常见药方
治夜盲症: 磨软食二两,当菜。 (《陕西中草药》)
治汤火伤:软地五钱。烘干研末,调菜油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调香油敷患处。 (《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