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野菠菜,癣草。大黄、牛舌(《广西中草药》)。
功效
杀虫,清热,凉血,治痈肿肿痛,秃头疥疮,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成分
果实含奔马甙、芦丁、金丝桃素。
性味
味酸苦,性寒,无毒。
加工采集
为蓼科植物菠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
假菠菜
一年生草本,高0.5至1米。茎直立,中空,圆形,表面有凹槽,稍分枝。叶互生,披针形至长圆形,长814厘米,宽1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急尖,全缘,靠近茎顶的叶子较小;叶柄无毛;托叶呈形状,相当长,膜质。花两性,黄绿色,子叶腋生许多花,总状花序由许多花束组成;花梗细长,下部有节;花萼6深裂,外3小,线状长圆形,绿色,内面3大片,三角卵形或菱形,熟时黄棕色,有网纹。每片背面中部有一个长圆形凸起的小瘤,边缘有26根小针状刺。小坚果三角形,内有膨大的内花萼,黄棕色。花期为三月至四月。果期为六月至七月。
生于山坡湿地、路边、田野。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
药用部位
为蓼科植物菠菜的全草。
来自何书
《广西中草药》
常见药方
治疮肿疼痛: 根茎适量,红糖五钱,八角二两。一起捣碎并涂在患处。 (以下性味及性味取自《广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