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毛((《诗经》))、屏风(《楚辞》)、符夔(《茅诗传》)、芊(《说文》)、水夔(陆机《诗书》)、水琴(《齐民要术》)、鲁奎(《颜氏家训》)、黄芩。小米草(《现代实用中药》)。
功效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
《别录》:‘主止渴、热痹。 '
陶弘景:‘筑,下气,将黑鱼、鱼调成汤,亦驱水。 '
《唐本草》:“久食甚宜,与鲫鱼配以清汤,主食者胃气虚弱,不能善食。亦宜老年。” '
孟申:‘用鲫鱼煮汤,行气止呕。 ''少食以补大肠、小肠虚弱之气。 '
《日化子本草》:“治热黄疸,厚肠胃,平下焦,解百毒。” '
《医林传要》:‘除烦,解热,祛痰。 '
《本草纲目》:‘治百毒,消百疮。 '
作用
其粘液部分在动物筛选试验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石莼提取物对洋葱根部未分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汤剂或汤。外用:捣敷。
成分
含有少量维生素B12。叶子背面分泌类似“琼脂”的粘液,新叶粘液较多。该多糖可用热水或稀碱溶解。其成分含L-阿拉伯糖5.9%、L-岩藻糖10.9%、D-半乳糖34.1%、D-葡萄糖醛酸17.3%、D-甘露糖13.4%、L-鼠李糖11.4%、D-木糖7%,还含有D-木糖。 -半乳糖醛酸和D-果糖、D-葡萄糖胺等。此外,石莼中还检测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和组胺。
性味
《别鹿》:‘甘、寒,无毒。 '
《遂溪居食谱》:‘甘,凉。 '
宜忌
陶弘景:‘本性滑,不要太过分。 '
《千金食疗》:‘食食过多而生痔疮。 '
《本草拾遗》:‘食频,则关节烦躁,嗜睡。 '
孟申:“虽寒而补,热食亦会窒息气气,对胃、齿造成严重损害。”不要吃太多,否则会让你看起来很糟糕。不宜与醋同食,会导致骨质疏松。长期食物对头发的伤害。 '
《医林传要》:‘食多,腹冷痛。 '
归经
《本草纲目》:‘入肝、脾经。 《本草纲目》:“入足太阴、阳明经”。 '
加工采集
五月至七月收获。
植物形态
水盾(陆机《诗》)
多年生草本。根茎在泥中水平延伸。茎细,长1米多,浸在水中。叶子互生;有细长的叶柄,长25-40厘米;叶露出水面,卵形至卵盾形,长5-12厘米,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紫色,脉放射状,上半部脉有毛,茎叶上覆有琼脂状粘液。花梗从叶腋中拔出。茎长约10厘米,被柔毛,暴露于水中,花径约2.5厘米。萼片3片,花瓣3片,形状相似,呈线形,长1厘米。雄蕊1218枚,短于花被;心皮418枚,分离,管状,柱头扁平,铺有长直毛。果群附有宿存的花萼,革质;果实卵形,长约8毫米,基部狭长,顶端宿存花柱,呈喙状。花期为六月至八月。
生水。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
药用部位
是睡莲科植物水螅的茎和叶。
来自何书
“别鹿”
常见药方
治一切痈肿:春夏用茎,冬季用种子。只需从根部取出,捣碎并涂抹即可。蔬菜也可以。 (《宝生玉录》)
治数种疔疮:将荸荠、大膏叶、臭紫草等分,打碎,浸入酒碗中,去渣,温服。 (“经验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