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风箱树、水杨梅、珍珠树、鸡树、马烟树、水袋树、大叶水杨梅、假苹果树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治疗皮肤痒疮、口疮、天疱疮、烂脚趾、跌打损伤、牙痛、痢疾、肠炎。
《本草制剂》:‘清疮、外痔,敷烂趾,治水渍指伤。 '
《南宁药物志》:‘清热解毒。枝叶: 煎汁或捣盐敷患处,或漱口,治疗风火牙痛;叶:外用治疗皮肤疮毒。 '
《岭南本草》:‘止血生肌,杀虫止痒,消肿解毒。 '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敷。内服:煎汤,35元。
成分
含有生物碱,主要包括吲哚生物碱和羟吲哚生物碱:包括异钩藤碱、钩藤碱和二氢坎南二氢花椒南碱、毛木碱、抗异钩藤碱N-氧化物和钩藤碱N-lxide[1]
性味
苦,凉。
《本草毕要》:‘味苦,有毒。 '
《南宁药物志》:'淡,平,无毒。 '
归经
心;肺经
加工采集
全年均可采收。
植物形态
风箱树,又名:水杨梅(《本草制剂》)、珍珠花树、鸡木、马烟木、水袋树、大叶水杨梅、假甜苹果。
常绿灌木,高14米。非常分枝。叶对生,很少轮生,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近革质,长713厘米,宽2.58厘米,先端短尖、长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完整,下面有短柔毛或有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呈三角形,顶端尖,常有黑色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排列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花萼长约3毫米,外面有毛,裂片很短;花冠筒漏斗状,白色,长约8.3毫米。内有柔毛,裂片4,钝头;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线形,外露。蒴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长圆形。花期为深秋、初冬。
生长于溪流、沟渠、田野、低坡、湿地。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这种植物的根或根皮(风箱树根)和花序(风箱树花)也用于药用,每一种都在文章中详细介绍。
药用部位
为茜草科植物风箱树的叶或芽。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
取大叶水杨梅15公斤,加水27000毫升,煎至9000毫升,加入薄荷20两,再煎,使每90毫升浓缩液含大叶水杨梅1.5两,钱2钱。薄荷。成人每次5060毫升,每日34次,儿童较少。若腹痛,针刺足三里(双);恶心呕吐者,针内关(双);对于脱水的人来说,需要补充液体。治疗42例,大多在12天内见效。
来自何书
江西《本草手册》
常见药方
治口疮:杨梅叶捣烂水敷患处,根水煎服。
治天疱疮:将杨梅叶研末,加梅片适量,油敷患处。
治跌打伤正骨:杨梅茎叶四两捣烂,酒炖敷患处。
治慢性痢疾:取荸荠叶五钱,捣烂,加水一碗煮沸,加红糖服一两剂,连服一至三次。 (选方刊登于《岭南本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