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

附子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中药。只是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或者不重视而已。一般主要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配方不同。功效也不同。

附子的简介

【别名】:附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

【药材类别】:根茎

【性味】辛、辛,有毒。

《本经》:辛,温。

《吴朴本草》:芪伯、雷公:味甘,有毒。李氏: 苦、有毒,温。

“别鹿”:甘、辛,有毒。

《本草纲目》:腌制的极咸,极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汤剂本草》:入三焦、命门。

《本草纲目》:从厥阴、命门、手少阳入手,亦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入足太阳经。

《本草纲目》: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本草纲目》:入心、肝、肾三经。

【药用部分】: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种子炮制品。

【产地与分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常栽培。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北起秦岭、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地也有分布种植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6--1.5m。块根常2条平行相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很大,直径可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圆柱形,表面绿色。上部有短毛或散生少数贴伏的柔毛。老茎下部多呈紫色,茎下部光滑无毛。叶互生,革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掌状3裂,中央裂片菱形,锐尖,近羽状浅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边缘裂片有粗齿或有缺口。总状花序又长又窄,密被下弯的短柔毛;萼片5枚,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部萼片高,头盔状,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枚,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很多;心皮3-5,离生。果实长约2厘米。花期为9月至10月,果期为10月至11月。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北起秦岭、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常栽培。

附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丸倪可用18-30g;或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敷,或切成薄片敷于患处或穴位,用艾炷烧灼。宜内服,久煎;外用宜生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回阳救倪;补火助阳;祛寒除湿。主要症状为阳气亏损、欲脱;肢冷脉弱;阳痿和子宫寒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不止。阴寒水肿;阳虚所致的外感;风寒湿邪;和阴道溃疡。

(1)回阳救逆:具有较强的回阳作用。对于怕冷、肢冷、脉弱者,常与人参或干姜、甘草配伍。

(2)补阳气:附子辛热,性动而不守。它能通十二经脉,故可用于一切阳气不足的症状,尤其是补充肾阳。肉桂常用于补肾阳。

(3)散寒止痛:本品性大热,散寒作用强,故可治疗寒邪内侵所致的胃脘疼痛、腹泻,以及风寒感冒所致的麻木疼痛。湿邪阻络。

《本草经》:多因风寒咳嗽,气逆,温中,金疮,破病硬积,血肿,寒湿,痉挛,膝痛,不能行走等所致。

“鳖露”:足部疼痛,腰脊冷凉,心胃冷痛,霍乱筋脉,赤白泻下,筋骨坚坚,阴气旺盛,下翳,是最好的药物。

《本草纲目》:蘸醋剪成小指状,放入耳内,可除耳聋。将炮剥去外皮,涂上蜂蜜烘烤,让蜂蜜进去,含在嘴里,不要吞下它的汁液,可以治疗咽喉麻痹。

《医药启元》:《主治秘笈》说,能去脏腑寒气;补阳气不足,暖脾胃。

理膏:除脏腑寒,三阴逆,湿腹痛,胃寒蛔虫;治疗闭经;补虚损、散淤。

王好古:治督脉病,强脊椎,晕厥。

《本草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风中风,痰湿气滞,风湿癫痫,小儿惊风,风湿痹,脚气肿,头风,肾瘀头痛,泄泻等。阳断,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吐,恶心呕吐,痈肿不收敛,久漏唇疱疹。与大葱混合塞耳可治耳聋。

《本草纲目》:补肾命火,祛风寒湿。

《本草纲目》:治灰白痤疮,及重寒诸症。

附子附方

(1)治呕吐、出汗、发热、恶寒、四肢僵硬、手脚冰凉:甘草2两(炙)、干姜1~2半、附子1粒(生、去皮) ,分成八块)块)。三味者,水三升煮,煮一升二,去渣,冷却后饮用。体壮者,服附子一粒,干姜三两。 (《伤寒论》四逆汤)

(2)治伤寒阴盛阳盛,热烦不欲饮水者:将附子一块烧成灰,余性为末;将其与蜂蜜和水混合。 (《秘方传家宝》霹雳粉)

(3)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抽搐,腹痛,身寒,诸寒气:以附子(破壳、去脐)三颗为最后的治疗。每服三钱,姜汁半杯,冷酒半杯。很长一段时间,肚脐感觉像火一样温暖。 (《济生方》回阳散)

(4)治疗伤寒已退,又出汗,内外虚弱,邪气未解,外无症状,无大热,日间烦躁,不能入睡,夜静,无呕吐。不渴、脉沉者,体弱者宜服。还可用于治疗风寒、痰饮久积、心胃冷痛、霍乱筋骨无力、一切虚寒等症。可用干姜一两片(研成粗粉),附子一两片(生,去皮,切细)。混合均匀。每服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水温服。 (《方剂》姜附汤)

(5)治呕吐胃部不适:附子一根,姜一根(细锉)。将其煮沸,磨成糊状,与米饭一起饮用。 (《经验法》)

(六)治一切心痛,小肠膀胱疼痛不能止者:附子一两,郁金、陈皮各一两。上面是粉,醋面糊做成丸子,大如枣子,涂上朱砂。每次服一丸,男用酒饮,女用醋汤饮。 (《玄冥鸾芳》金沙一丹)

(7) 治七疝,心胃冷痛,泄泻,身寒白汗,大肠泄泻: 木豆半两,旋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粗粉,每次取四钱,水一杯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祛痰,温服。 (旋附汤出自《济生方》)

(8)治不宁痢疾、赤白痢疾:附子半两(破肚脐,去皮),鸡两只(去黄、白)。第二种口味,先将附子捣成粉,将白鸡子混入丸子,丸子大如梧桐子。倒入沸汤中,煮沸数次,滤出,分两眼,与米同饮,空服,早、午各服。 (《生机总录》附子丸)

(9) 治老年人内寒脾泄、久气虚: 肉豆蔻二两(煎热),附子(去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五子达。每次服八十丸,加莲肉煎汤。 (“大纲”)

(10)治脾湿肿痛,诸症肿痛: 大附子十枚(生,去皮,碎四块),小豆半升,将附子藏在中间,煮沸文火至软,去豆,烘干附子磨成粉,用薏苡仁粉和成五子大的糊状。每次十丸,与冬瓜汤或萝卜汤服。 (《朱氏医方集》)

(11)治浮肿,气喘,气短,瘀肿,瘀肿,小便不利:生附子一粒(去脐,切片),生姜十片,沉香一钱,水磨煎服。食前冷饮,小儿每次服三钱,水煎服。 (《朱氏医方集》参附汤)

(12)治风湿关节痛,关节疼痛,屈伸不便,走近剧痛,出汗,气短,小便不利,恶风不肯脱衣,或身小浮肿。身: 甘草二两(烧),附子二枚(去皮,碎),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以上四味,加水六升,煮沸三升,沥干,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伤寒论》甘草附子汤)

(13)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冷,骨节痛,深诵:附子二片(炮,去皮,碎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4枚白术二两,牡丹三十两。将上述五味加水八升,煮沸三升,沥干,温饮一升,每日三次。 (《伤寒论》附子汤)

(14)治中风瘫痪:附子(去脐)一粒,羌火、乌药各一两。上为粗粉,每次服四钱,以一杯水煎七分钟,去水温服。 (《简方》羌活散)

(15)治风寒打针、偏头痛久不愈:附子一粒,生切四片,加姜汁一杯,浸煎,再浸煎至汁去;高良姜,分成等份,就是最后了。每剂一钱,加蜡茶至清调,少时忌热食。 (《三因方》痹消散)

(16)治气虚头痛:附子一粒,全蝎二枚(解毒),钟乳粉二(三)半钱。用附子剖心,安蝎子附在里面,但以整颗附子为粉,与钟乳石粉少许混合,加水做剂,包裹煎至熟,为细粉。葱唾成球,像梧桐子大。每次服七十丸,食前用椒盐汤饮下。松开,喝葱茶汤。 (《丹髎方》泻腹丸)

(17)治头痛:附子(炮)、石膏(锻)等分。末加麝脑少许,茶酒半钱。 (《传家宝秘方》)

(18)治月经不调,血寒痛: 当归、附子等分。它很粗糙。每剂三钱,水一杯,煮沸八分钟,空腹温服。 (《简易方》中的小温精汤)

(19)治吐血:生地黄一斤(洗净,研细取汁,加好酒少许,再沥汁),附子(炮、皮)一两。脐,去籽切片,加入熟地汁内,用银器煮成糊状,取出附子,烘烤)。取山药三两为末,与熟地膏混合,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服。 (《朱氏医方集》地黄丸)

(20)治肾气上攻,颈后不能横转:附子一粒,六钱余,炮,剥脐,去之。每两分钱,取上好的花椒二十粒,填上白面粉,水一杯半,生姜七片。将它们一起煎至七分钟厚。去掉胡椒粉,加盐。拿空吧(《速方》焦腹散)

(21)小便不通,双足脉细无力,滑滑剂治疗无效者:附子(重丸,去皮,盐水久浸)1两,生姜1两。泽泻(对于没有蛀牙的人)。研末,每服四钱,加水一杯半,煎灯心草七枝。 (《普济方》附子粉)

(22)少阴伤寒(发病后第2、3天,脉细而困,小便色白)。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水七升。先将麻黄煮去沫,再加入余二药,煎汁三升,分三次服。让病人微微出汗。方子名称为麻黄附子甘草汤。

(23)少阴热(少阴病初起发热,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一皮,细辛二两,水一斗。先将麻黄煮去浮沫,再加入余二药,煮汁分三份,分三次服下。让病人微微出汗。此方名为马甸附子细辛汤。

(24)少阴下(清谷五谷,内寒外热,肢逆脉弱。身不恶寒,而面红,或腹痛,干呕,或咽喉肿痛)。用附子一粒(去皮切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添加量不要超过1 升。煮沸至1升。分两份温服。脉搏一出现就会痊愈。如果脸红,加九根葱;腹痛加白芍2两;止呕加生姜2两;咽喉肿痛,加桔梗一两;止痛而脉不出者,加人参二两。此方名曰麦四逆汤。

(25)阴病恶寒(伤寒导致出汗、不解、恶寒,属体质虚弱的现象)。牡丹30两,甘草30两(炙),附子1枚(炮,去皮),加水5步,煮至1升5份。分次服用。这个方子叫芍药甘草附子汤。

(26)阴盛阳郁(患者烦躁发热,多饮水,脉重,手足抽搐)。取附子一片,烧其药性,研末,与蜜水调和。冷气驱散后,热气上升,汗就痊愈。此方名为霹雳散。

(27)中风痰厥(昏厥、眼口模糊)。用生乌头、生附子,去皮、脐,各取半两,南星一两,费原木二钱五钱。各药调匀后,每药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入碗中,温服。此方名为武圣饮。

(28)风病瘫痪(手足软下垂,口眼歪斜,声音含糊,步态不稳)。用川乌头、五灵脂各五两,研末,加冰片、麝香、温酒送下。每日服3次。服了五七粒,感觉手能抬起来了。可以活动一下脚,吃十粒药,梳一下头发。此方名为神玄乌龙丸。

(29)风寒湿痹(手足麻木、麻痹)。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生川乌头粉四钱,煮沸片刻,加姜汗一勺,蜂蜜三勺,空腹服。或者也可以加两块薏米粉。

(30)癫痫。用生川乌头二钱半,五灵脂半两,研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五子大。每次服一丸,姜汤服下。

(31)小儿缓慢惊厥(痉挛、流涎、呕吐)。用生川乌头(去脐)一两,全蝎(去尾)十个。分成三块。每次取一碗水,煎生姜七片饮用。

(32)儿童囟门。用乌头(生去皮脐)、鲷鱼二只、雄黄八份,研末。将葱根捣碎,并在蛋糕巾上压出2 个凹陷。

(33)脚气肿痛。用黑附子(生、去皮的脐)一粒,研末,加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肿痛处。让药物干燥,然后涂抹直至肿胀消退。

(34)年头痛。将川乌头、天南星等分,葱汁涂于太阳穴。

(35) 耳鸣持续存在。将附子(烧成灰)、菖蒲切块,用棉花包裹。每天换药两次。

(36)牙痛。用附子一两、干明矾一两,研末磨牙。另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盒面糊,做成丸子,像红小豆一样。每服一粒,咬入口中,药又痊愈;用附子研末,塞入牙洞,痛即止。

(37)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烤至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2两,盐3/3,共三工业区,加枣肉、丸子,如五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服。

(38)寒热疟疾。用附子五钱重,包成面团,用武火煎熟,取出面团,加人参、朱砂各一钱,研末,加精蜜为丸,五子大。每次服二十粒,发病前连服三粒。如果药物有效,就会出现呕吐或身体麻木的情况,否则第二天必须再次服药。

(39)泄水久痢。用川乌头两片,一片生用,一片与黑豆半熟,共研为丸,绿豆大。每次服五丸,给予黄连汤。

(40)阳虚吐血。用生地黄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取熟附子一两半,剥去脐部,切片,加熟地汁,入炻器中煮成糊状,取出附子片烘烤,用二、三磨研碎。将山药磨成粉,然后将糊料拌成粉,搓成丸子。与五子一样大。每次服三十丸,空腹,米汤服下。

(41)白浊。将煮熟的附子研成粉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60%,温饮。

(42)月经不调。将煮熟的附子(去皮)和当归分成等份。每次服三钱,水煎服。

(43)痈肿毒。用川乌头(炒)、黄台(炒)各一两,研末,与唾液调匀敷患处。头别动。将干药用米水润湿。

(44) 疔疮肿痛。将醋和附子粉涂在患处。使用前让药物干燥。

(45)治疥疮,生乌头切碎,水煮洗。这是非常有效的。

(46)手脚冻僵。附子去皮,研末,用水和面敷。这是有效的。

拓展阅读: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实热虚寒、孕妇禁用。本品辛、燥,阴虚阳亢者及孕妇不宜使用。半夏、瓜蒌、贝母、川贝母、白芨。由于它有毒,所以必须准备口服。若误服过多或配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本草纲目》:狄丹负责本。邪恶蜈蚣。防风草、甘草、黄芪、人参、黑韭、黄豆

“品慧精华”:怀孕期间请勿服用本品。

《纲目》:恐绿豆、黑韭、同枝、犀牛角。避免酱油和小米。得花椒盐,命命门。

《本草纲目》:若病因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误用则祸。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合萌根的功效与作用
合萌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天嫂蝗虫 功效 清热利湿,消积解毒。治血淋,疳积,眩晕
石花的功效与作用
石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紫草(《草木方》)、乳花(《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地
羊角藤的功效与作用
羊角藤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白面麻、红头根、山茴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穿
樟木的功效与作用
樟木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樟木(《本草纲目》)、樟木(《药材汇编》)、吹风散(《广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黄花蒿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臭蒿、蒿草(《日化子本草》)、香草、酒饼草(《广州植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
黄鹌菜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苦草药、三枝香(《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黄花菜、山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