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檀香

檀香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中药。只是人们对它了解不多或者不重视而已。一般主要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不同。

檀香的简介

【别名】:檀香、白檀、檀香、真檀、白檀

【药材类别】:枝叶/树皮

【性味】:辛,温。

《日化子本草》:辛,无毒。

“珍珠袋”:味甘、苦。

《汤剂本草》: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入脾、胃、肺经。

《汤剂本草》:从太阴经、足少阴经、阳明经入手。

《本草通选》:归脾、肺。

《本草纲目》:入肝、脾、肺三经。

【药用部分】:为檀香科檀香属植物树干的心材。

【产地及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及南亚。我国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10m左右。枝条有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叶痕;小枝细长,节间稍膨大。叶卵状卵形,膜质,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稍向下延伸,边缘波状,稍向外折,叶面白色粉末。背面,中脉突出于背面,侧缘有脉约10对;叶柄细长,长1-1.5厘米。花序腋生或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长2.5-4厘米; 2个苞片,钻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早落;总花梗长2-5厘米;花梗长2-4毫米;花长4-.5毫米,直径5.6毫米;花被筒钟状,长约2毫米,浅绿色;花被4裂,卵形三角形裂片,内部首先绿黄色,然后深棕红色;雄蕊4,向外延伸;盘裂片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长3毫米,暗红色,柱头有浅3(-4)裂片。核果长1-1.2厘米,直径约1厘米。外果皮成熟时多汁,深紫红色至紫黑色。顶端稍平坦。宿存花枝的基部有些凸起。内果皮有3-4条纵棱。花期为5月至6月,果期为7月至9月。

檀香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然后饮;或入丸或散。外用: 适量,研汁敷。

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驱散寒气;缓解疼痛。主要症状为胸腹胀痛;霍乱呕吐和腹泻;因窒息和膈肌呕吐;寒疝所致腹痛、胀痛。用于寒气郁结,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和心绞痛。

桃红精:祛风消肿。

《本草纲目》:治近友霍乱,中邪,杀虫。

《日化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者,浓煎服;用水敷于肾外及腰肾疼痛处。

“珍珠囊”:诱发胃气上升而进食。

《纲目》:治噎、膈、呕吐。若脸上有晒斑,每晚用果肉加水洗至红色,磨成汁敷在上面。

《本草纲目》:调脾胃,补胸膈,是理气重要药物。

檀香附方

治心胃诸类半虚半实疼痛:丹参一两,白檀、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 (《医用金针》丹参饮)

治心腹冷痛:白檀(极细末)三钱,干姜五钱。浸泡在汤中并调整。 (《本草纲目》)

治食虚噎膈:白檀4.5克,茯苓、陈皮各6克。它是非常细的粉末,与人参汤混合。方中的檀香祛寒开胃,为御药。 (《本草纲目》)

治阴寒霍乱:白檀、广藿香、木香、肉桂各4.5克,研末,各3克,泡姜15克,调汤服。方中的檀香行气止痛,为御药。 (《本草纲目》)

祛风消肿:白檀、沉香各一,重一分,槟榔一粒。将以上三味各用沙盆三杯水细磨,滤去渣,入银石锅中煮,待温,分三份。 (《圣济总录》中的檀香饮)

治胃中停饮,或食寒凉,胸痛,胃脘痛,吐黄水者:檀香、甘草各1.5克,姜半夏、茯苓各9克,砂仁2.4克,和6克炸陈皮。水煎服。若疼痛剧烈,加白豆蔻粉0.6克,瓦楞籽粉3克;若疼痛剧烈,加止涎丸2.4克,煎汤。方中的檀香行气止痛,散寒开胃。它是皇家药物。 (《伤寒论重编》香砂二陈汤)

拓展阅读:注意事项

《本草纲目》:阴虚火盛,引起出血、咳嗽者忌用。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小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小草乌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云南飞燕草、黛竹胡(《贵州本草》)、绿脓栝楼(《中国
降龙草的功效与作用
降龙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称量蛇药和冷水草。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止咳,生津。
柳穿鱼的功效与作用
柳穿鱼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小金鱼草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疗头痛、头晕
密陀僧的功效与作用
密陀僧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弥陀僧(《雷公炮制论》)、五多僧(《唐本草》)、炉底(《
鹰不扑的功效与作用
鹰不扑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小狼伞、鸟补苏(《广西中药材》)、龙牙、散根、百鸟
南天竹根的功效与作用
南天竹根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黄连(《广西中药》)、钻石黄、黄连(《重庆中药》)、黄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