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的鉴别方法


马蝇是一种很少使用的中药。它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非。具有调经、破血、祛病、软坚的作用。用于经闭、瘀血、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来源: 双斑黄蝇:又称双斑黄蝇。它是At-ylotus bivittateinus Tokahasi 的雌性身体,At-ylotus bivittateinus Tokahasi 是Glyphidae 科昆虫,也称为双斑黄蝇。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此外,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地也有分布。

鉴别要点:马蝇是指普通马蝇和中华马蝇的雌体。外形酷似蜜蜂,体形中等,黄绿色,复眼中间有一狭长的黑色横带,头顶有短毛,触角黄色,翅膀透明,比尾长;腹部有6个体节和3对足。质地疏松而脆,气味独特而浓郁。布蝇和燕蝇属于大型种类,而江苏马蝇属于小型种类,其形状与上述种类相似。医生认为,所有吸食马蝇的马蝇都可以药用。

名著鉴定《神农本草》:“苍蝇味苦,性微寒,主去瘀血,散瘀血所致硬疙瘩……以利血脉九窍”。 ……能产川谷。” 梁? 《名医》《史记》:“江夏川谷生苍蝇,五月服之,腹中有血者为善。”陶弘景道:“如今方家所用的苍蝇,都是以牛马血为食的苍蝇,等其腹满后,再盖上,沥干。” 唐代苏公曰:“水蝇、蝼蛄、鹿蝇,皆食牛马血,非独也。然既得之,可用之,何必充假”。血。应该像养鹰一样,饿了就用,等了就可以用,吃饱了怎么能治病呢? 宋朝?寇宗实说:“苍蝇,是当今人们所常用的,其体大如蜜蜂,腹部凹扁,略带黄绿色。雄、霸州、顺安郡、唐洛界河沿岸多有。” ……它只喂牛、马的血,所以可以治疗血瘀、血瘀。” 明代《本草孟全》:“虻,见牛马者良,腹中有血者良。采阴干,去翅足,用炒……”牛虻也会飞,它们和蜜蜂一样大,没有什么特殊的气味。” 清代《本草纲目》:“牛虻又名蟋蟀,去足煎之。”

快速鉴别1、复带虻的形状像蜜蜂,长1.3-1.7厘米,宽6-9毫米。头部深褐色,有一对复眼,大而突出,大部分已脱落。复眼中间有一条狭窄的黑色横带。胸部深褐色,背部呈贝壳状,有光泽。两侧有两对透明薄膜般的翅膀。翅膀超过尾巴,胸部下侧突出,呈深棕色。足3对,腹部棕黄色,密生黄色或灰黄色短毛,体节6节。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恶臭很重。雌蝇喜欢寄生在牛、马身上并吸血,但雄蝇不吸血。因此,牛、马身上捕获的苍蝇都是雌蝇。

2. 鹅蝇:是塔巴努斯科昆虫塔巴努斯(Tabanus pleskei Krober)的雌体。分布于全国各地。形状:类似蜜蜂且较大,体长2.1至2.6厘米。头黑色或深褐色,有一双眼睛,裸露。胸部灰黑色,翅膀透明,平衡杆棕色。腹部黑色,背面有13节,两侧有棕红色斑点。 17节中央有一排浅灰色三角带,各节后缘有淡黄色横斑。腹部黑色,第1至4节浅棕色或粉红色,腹部体色可变。

3、卜蛙:又名佛光蝇。它是塔巴努斯科塔巴努斯芽Portschinskg 属的昆虫。雌性蠕虫。一个大物种。形状:类似蜜蜂且较大,体长2.22.4cm。额头上有黄粉色的覆盖物,基刃近方形,棕色,有光泽。两侧都与眼睛相连。中刃短而黑色,有细线,与基刃相连。触角红色,第三节背缘向前突出呈拇指状,胸盾黑色,有5条黄色纵纹,侧板有浓密的黄色毛。翅透明,前缘室及翅脉黄色,腹部黑色,足黄色,前足股骨关节棕色。

4、江苏虻:Tabanus kingsuensis Krober。雌性蠕虫。外形酷似蜜蜂,体长1.2-1.5厘米。额部灰黄色,刃部深褐色。中叶片与基叶片合并成柱状。基刃两侧与眼分开,触角黄色。第三节背缘有不明显的钝突,胸部灰色,背板有5条明显纵纹,侧板浅灰色,有白色长毛。翅膀透明,平衡杆棕色,腿灰色,胫骨浅棕色;后缘有白色细横带,腹部黑色,后缘有白色横带。

5.中华马蝇:为马蝇科中华马蝇的雌体。主产于广西。形状为:虫体呈长圆形,长1.7-1.9厘米。头部宽阔,有一对大复眼和粗而短的触角。胸后有三道纵纹,中间一道最细。腹背中央,各节有三角形白斑,前后相连,形成纵白条纹。口吻肉质,善于吮吸。

标签:
  • 学习药材鉴别
  •  
  • 药材鉴别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辨清野山参
    辨清野山参
    野山参是地球第三纪的孑遗物种,对于保存种源基因具有极其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