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名称鉴定】菊花

【药源鉴别】本品为菊科植物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鞠,由“鞠”演变而来。鞠,有疲惫之意。农历九月,百花已尽花期,纷纷凋零。只有这种花单独开花,故名菊花。

【药材史考】最早记载菊花的本草是《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云:“菊花有二种:一者紫茎,气香甘甜,叶可作汤食;二者青茎,茎大绿,气似艾草”。味苦难忍,名曰苦薏苡,实不实。其花相似,但有甜苦之分。最常见的在南阳澧县,到处都有捷径,所以你种植它们就可以得到它们。还有白菊花,茎和叶相似,但花是白色的。 《华子本草》云:“菊花有二种:其花大而香,茎紫者,曰甘菊;花小而壮,茎绿者,曰野菊,味苦。 ” 《本草纲目》云:“近代菊花有二种,有十余种,但单叶花小而黄绿色,叶色暗,小而薄, 《月令》云:“菊花,花黄。亦邓州白菊,单叶也入药”。 《本草纲目》中说:“菊花有数百种,其根、茎、叶自生,颜色各异……其茎紫红绿绿,叶大小粗细不等。不同的是,它的花千叶单叶,有意无意,有籽无籽,黄、白、红、紫,颜色深浅不一,大小不一,其味可分为甜甜。甘菊,味苦、辛,可分为夏菊、秋菊、冬菊。单叶味甘,入药,如菊花谱中记载的洋甘菊、邓州黄、邓州白等。洋甘菊最早生长于“山里田野里都有,但现在大家都栽培它,它的花很细,质量不是很高,雌蕊就像蜂巢里有细密的种子,也可以用来压种子。”根据上述草药中描述的洋甘菊和白菊的研究,与药用菊花一致。

【植物形态鉴定】 鉴定为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分枝,被短柔毛。叶子互生,有短柄;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羽状浅裂或半浅裂,裂片顶部圆形或钝,下面被白色柔毛。

药用菊花的头状花序直径2.5-5厘米,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有数层总苞,外层草质,被短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雌花;管状花黄色,两性,基部有膜质鳞片。瘦果无冠毛。花期为9月至11月。药用菊花的头状花序直径2.5-5厘米,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有数层总苞,外层草质,被短柔毛,边缘膜质;舌状花通常为白色或黄色,雌花;管状花黄色,两性,基部有膜质鳞片。瘦果无冠毛。花期为9月至11月。

【药材性状鉴定】

1、柴菊:倒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稍压扁成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总苞呈碟形;总苞34层,卵圆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棕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呈半球形,无花托或毛。舌状花数层,雌花位于外围,边缘白色,直,向上,纵向折叠。分散的金色腺体;大多数管状花,两性,位于中心,被舌状花隐藏,黄色,顶部有5齿裂。瘦果不发达,没有冠毛。体轻,质地柔软,干后酥脆。气香、甘、微苦。

2、滁菊: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有皱纹,有时可见浅棕色腺斑;管状花大多隐藏。

3、贡菊: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花白色或灰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微卷,有刺。刺长3.47m,每节有45个刺。 花冠表皮细胞表面,上壁呈波状,表面有细密的角蛋白纹理。 苞片表皮细胞有波状、弯曲的上壁,表面有稍厚的角质纹理。气孔为不定式,有3 至6 个辅助细胞。 花柱和柱头碎片的边缘细胞呈绒毛状突起。 T形毛少见,多为折断。顶部的细胞增大,底部有2 至5 个细胞。 腺毛很少见。头部呈鳎形,细胞4、6或8个,成对排列,长径32127m,短径2227m,被角质层覆盖。此外,还有顶端附属器和隔膜基底细胞、花粉囊内衬细胞、分泌道、纤维、子房表皮细胞等。

标签:
  • 学习药材鉴别
  •  
  • 药材鉴别须知
  • 更多栏目最新
    辨清野山参
    辨清野山参
    野山参是地球第三纪的孑遗物种,对于保存种源基因具有极其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