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治疗!中医养生馆,哪有资格开药方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提供中医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针灸、疤灸、泡沫灸、牵引、拉伸、微创中医技术等诊疗活动,中药洗肠等创伤性、侵入性或危险性技术方法;开药;给予不符合《药食同源目录》和《保健食品目录》规定的口服中药饮片的;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

近年来,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上对中医养生的偏爱,让商家看到了商机,各类养生中心、中医馆、养生室应运而生。中药,尤其是按摩等舒筋活血的方法,确实可以缓解消费者的疼痛,甚至可以治愈一些小病。不过,也有不少保健院跨界做起“看病”业务,敢穿着白大褂开中药处方。有许多医疗服务,例如针灸和灌肠。按摩店声称可以治疗椎间盘突出,气功训练声称可以治疗癌症。更常见的是,保健食品被宣传为具有疗效,并积极向老年人推销。一些医疗机构、中医馆已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诈骗窝点和黑店。去年,广州市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发布的一起案件显示,一“中医诊所”利用“医生”给老人把脉,然后用普通食物冒充“灵药”捏造疗效实施诈骗的; 2019年,杭州一家无证卫生所给顾客拔火罐时造成烧伤,面临近8万元的治疗费用。

医疗服务、健康处方……在个体工商户看来,这些都是从顾客口袋里掏钱的利器。高额利润的背后,是老人的退休金,是年轻人的血汗钱,还有很多家庭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更可怕的是,一旦身体受到伤害,消费者往往因为所购买的服务性质难以明确,其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例如,在上述烧伤案件中,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属于医疗事故,而卫生部门则表示拔罐、艾灸等项目如果是为了保健而非治疗,则不构成医疗事故。一个小型的医疗中心已经成为一个无人能解决问题的模糊区域。此类问题的积累,会助长不法商家“跨界”诊疗。

保健机构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中医馆不能随意玷污中药“民族”品牌的声誉。此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试行规定,要求提供中医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相当于直接断绝了此类机构的诊疗之路。通过跨境协商获取巨额利润。 《规范》不仅详细列出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还指出,即使只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也不是人人都能服务,而必须满足“有专业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要求。具有中医相关背景,或接受中医保健培训的“保健专业培训及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程序”等严格要求。它不仅设立了从业人员的专业门槛,但也划出了一条禁止触碰的红线,试行标准无疑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环境的和谐稳定,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侵权。

让乌烟瘴气的保健中心退出市场,让合法的保健中心变得正规、光明,诚实负责地提供他们应该提供的服务。这也是为了维护正规医疗机构的“身心”,帮助他们开展业务。更长。

(原标题为《健康治疗!中医养生馆怎么有资格开药?》作者辛寅来源北京晚报)

标签:
  • 药材养生方法
  •  
  • 药材养生经验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