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药汤剂有“黄金时间”


汤剂作为中医最古老、最传统的治病方法之一,能够充分适应疾病的需要。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科学服汤是保证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法宝。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患者不知道如何正确服用煎剂(煎剂)。汤剂服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正是身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所以此时最好服用中药。

但不同药性的中药,需要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来说,治疗虚证和胃肠道疾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心肺疾病

等一般疾病,通常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减少副作用;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以及滋补药物和泻药、通便药物应在饭前空腹服用(其中大黄、火麻仁等泻药应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睡前服用)晚上);驱虫药也应空腹服用。早上空腹服用,睡前服用镇静剂。

因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怕冷、头痛、怕风、全身关节疼痛、出汗不足等感冒症状,应煮沸后5分钟去除,趁热服用,以帮助患者发汗、排汗。缓解恶寒发热。鼻塞、流鼻涕、四肢酸痛等症状。热服中药还可以使疹毒通过,适合刚起麻疹的患者。它可以帮助皮疹毒物随汗液排出体外,从而缓解病情。热服中药还可以帮助消肿,适合身体有水肿的患者。

清热解毒、通便的汤剂宜冷服。例如,因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引起发热,或经常出现口干、唇裂、便秘、小便赤黄等热症状的患者,服用寒性中药可以通过中药来解热。散寒凉,祛邪。热量散发出去并减轻疼痛。此类中药可煎服,长期服用。

此外,正确的用药剂量也很重要。中药汤剂是煎煮2-3次后合液,然后根据临床需要分次服用。一般来说,每次服用100毫升为宜。然而,某些疾病也有例外。例如,发烧患者服用清热解毒药物时,可以多加一点液体,以增强药效;生津止渴的药物,液体量也要大,可以经常代茶服用。体质好的人要多吃药,而体质弱的人,比如小孩、重病的人,要少吃药。一般1岁以下儿童需要成人用量的1/5,1-3岁需要成人用量的1/4,4-7岁需要成人用量的1/3,8-10岁需要成人剂量的一半。10岁以上成人均可使用该剂量。

服药的频率也很重要。一般汤剂每日早晚服两次,清热解毒药每日服3-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一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药汁可分几次少量吞服。

标签:
  • 药材养生
  •  
  • 药材养生须知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