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丨今日处暑,暑气至此而止,夏秋交替燥邪起,学点规矩保健康!


立秋之后,暑气结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夏末”的字面意思并不是“仲夏”,而是指炎热已经停止。夏季天气的特点是中午炎热,早晚凉爽,昼夜温差大。随着秋雨的到来,气温也会逐渐下降。在北方,过了这个节气,夏季的潮湿逐渐被秋季的干燥所取代。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湿热天气依然严峻。因此,夏季养生方面,北方要注意滋阴生津,南方要注意温阳祛湿。

夏季注意养生

早睡早起收阳

夏季,尽量每天多睡一小时,早睡早起,避免秋季疲劳。每年这个时候,大家要尽量避免熬夜,尽量在午夜到午夜之间,也就是晚上9点到11点之间入睡,尽量避免晚上11点之后睡觉。因为睡眠是阳气收敛的过程,长期熬夜不利于阳气收敛。

饮食宜少辛多新鲜

秋燥正时。为了避免邪气危害人,夏季不宜吃辛辣、热性食物。注意不要耗气伤阴,加重阴虚内热、秋燥烦渴的症状,并引起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痤疮、便秘、痔疮等不适。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肉桂、酒、火锅、烧烤等。 另外,秋季肺气宜收缩,不宜散。除了避免辛辣食物外,还应增加酸味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石榴、葡萄、柚子、大枣、西红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夏季过后,沿海地区开始捕捞,新鲜水产品大量上市,选择丰富。

由于鱼、虾、海鲜、鸭等水产品一般都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所以大家可以多吃。

一夏无病,三分不足。暑热期间,应以清补为主。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以免过多食用温补品对肺部造成损害。阴津因燥伤。

保护您的家免受寒冷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来,要想保持健康,首先要养足,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肚脐眼也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冷空气最容易渗透和扩散。初秋虽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增大,夜间应关好门窗,盖上薄被。注意保暖胃部,保护人体阳气。至于白天闷热,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建议打开空调。尽量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让秋风洗去夏季炎热时留在房间里的湿气和浑浊。

运动要轻柔,不要过度

初秋过后,天气转凉,很多人在空调屋里呆了一夏天,都会忍不住跑出去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过度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会对身体有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本来是阳气收敛的季节,但过度的运动会耗损阳气。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

根据临床经验,很多人在夏季节气期间都会遇到以下健康问题:如上热、潮热、口干、咽痛、睡眠不佳、感冒等。针对不同情况,可以进行辨证施治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调理。

生气

中医认为,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症状严重、发作猛烈的,定义为实火;症状严重、发作猛烈的,定义为实火;症状严重、发作猛烈的,定义为实火。症状轻、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定义为虚火。降虚火,主要靠滋阴降火药物;为了扑灭上火,我们需要选择清火、降火的药物。

气阴两虚

汗是人体精气的转化。正常出汗可以调节阴阳。但如果出汗过多,体内的气就会随汗漏出,很容易导致气阴两虚,出现心慌、肢冷等不适症状。有上述症状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中成药治疗。

咳嗽

中医讲“燥易伤肺”。因此,秋季天气干燥,很容易引起咳嗽、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状。若肺液受伤,则可出现咽喉肿痛、目涩、流鼻血、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燥等症状。对于这种咳嗽,吃一些新鲜的秋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皮肤干燥发痒

夏季炎热过后,降水和湿度减少,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现象,尤其是早晨。对此,除了注意及时喝水补充水分外,还应注意涂抹保湿霜。

血压波动

秋季气温下降,会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秋季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天气明显降温时,应避免早晚在室外停留时间过长。

咽炎

秋季也是急慢性咽炎的高发期。灰尘、烟雾等是引起咽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天气干燥时,这些物质渗透到空气中,容易对喉咙造成刺激,导致咽喉肿痛、咽痛、咽痛。出现干燥、声音嘶哑等症状。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尝试用适量芦根、荸荠泡水代茶饮,可以缓解不适。

鼻炎

有些人每年秋天就开始患鼻炎,经常打喷嚏、流鼻涕、眼鼻过敏。其原因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相似。气温下降,天气干燥,空气中灰尘较多,很容易侵入鼻子。为了缓解不适,有鼻炎病史的人可以多按揉迎香穴,以清热散风、除燥润肺、清鼻涕。

沮丧

秋天常常给人一种苍凉、悲伤的感觉。过于悲伤容易伤及精神,使人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秋菊清心茶:菊花、麦冬、百合各5克,红茶叶一把。用热水冲泡,等待10分钟后即可饮用。此茶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润燥、宁神养心的功效。

标签:
  • 药材养生技巧
  •  
  • 药材养生方式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