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粳米 保胃气存津液


粳米是旱地种植的粳稻的籽仁,呈半透明状,呈椭圆形。粳米在《伤寒论》阳明经汤剂中常用,主要见于张仲景《经》白虎汤类方剂。

“阳明是一种病,胃甲湿也是一种病”。胃甲指的是脾胃,胃甲食指的是胃肠胀满的证候。阳明病主要是指实热邪邪侵入阳明经、胃肠道,导致津液燥盛,阳明热盛。主要病机是热邪盛盛,水淹三焦,迫津液外流,则热愈烈,汗出不止。此时最重要的是防止热气造成津液损伤。用粳米不仅能滋胃阴生津,还能护胃气,体现了张仲景贯穿《伤寒论》的“护胃气、存津液”的思想。另外,加入粳米可以提高整个菜谱的清热功效。将中药材与粳米一起煮,“煮米至熟,成汤”,可以使药效直达中焦脾胃,整个方剂的效果是更柔软。

关于粳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煮饭必用米,煮饭则用米燃料。米将毕,米燃料强”。意思是说,做汤糯米时,最好用大米。原料。因为古人认为,稻米是天地四时之气所生。其上受天之阳气,下受水之阴气。其气味完整,无寒热之性。服用米汤醆醴,具有调和阴阳、祛邪促病康复的功效。 (杨凯瑞)

标签:
  • 学习药材养生
  •  
  • 药材养生技巧
  • 更多栏目最新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效?
    石斛不是万能药,中药越放越有
    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充斥着各种“生活小窍门”。比如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