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人参储存工艺及炮制方法论


大多数人参产品以红参、生晒参等干品的形式出售,或者将这些干品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产品。只有少数直接使用新鲜人参。随着医药、保健、食品、日化等行业的发展。对新鲜人参的需求正在增加。而且需要在不同的季节供应。因此,鲜参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广泛采用防腐剂、酒泡、放射处理、限气充氮等方法。然而,这些“鲜人参”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鲜人参了。本次试验中,新鲜人参经过低温冷藏、低温冷冻、加热解冻保存。该产品是真正的新鲜人参。这种技术方法是目前最实用的储存方法。

1.材料及设备

1.1.材料

鲜人参:购自吉林省吉安市菜园镇,经鉴定为五加科植物Panaxginseng C.A.Mey的根。

1.2.设备

卧式微型冷冻机:河南新飞电气有限公司,型号XCD-235H。

2.方法筛选和工艺确定

2.1.方法筛选

2.1.1.人参生长特性

自然生长,地上部分枯萎,逐渐进入冬季休眠,冬季越冬,逐渐进入春季解冻,春参发芽。

2.1.2.鲜参贮藏技术设计

鲜人参采收——等级——低温冷藏——低温冷冻——冷冻储藏——加热解冻——低温冷藏——鲜人参产品。

2.1.3 生参的选择

秋季,人参自然生长,地上部分枯萎时,应选择健康、无划痕、疤痕、孢子大、完整的人参、西洋参作为原料储存。

2.1.4 包装材料及相关设备

选用无毒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作为储存人参的密封层,选用苯乙烯板箱作为保温箱,选用冷藏冷冻柜作为冻融加工设备。

2.1.5 鲜参品质评分设置

质量评分作为判定鲜参贮藏质量的依据。质量评分的具体规定见表1。

2.1.6 鲜参冷冻工艺参数研究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2.1.6.1冻库加保温层单因素试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考察并评价了1、2、3、4、5层保温层对鲜参贮藏的影响(每层2.5cm)。

2.1.6.2 冻藏加密封层单因素试验

在相同的其他条件下,考察并评价了1、2、3、4、5层密闭层对鲜参贮藏的影响。

2.1.6.3 温度变化率单因素试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考察1/h、0.5/h、0.33/h、0.25/h、0.2/h的温度变化率,直至温度达到-10。 C。影响和评价。

2.1.6.4 储存时间单因素试验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考察评价了-10贮藏时间10天、20天、30天、40天、50天对鲜人参贮藏的影响。

2.2.工艺确定

根据单因素试验得出的各试验参数的基本范围,对保温层(A)、密封层(B)、温度变化率(C)、储存四个因素进行L9正交试验设计温度时间(D)。通过质量评分结果来确定最佳冷冻工艺参数。因子水平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冷冻储藏单因素优化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可以得出,保温层和气密层对鲜参贮藏评分的影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温变化速度和储藏冷冻时间两个因素有逐渐稳定的趋势。表明保温层和密封层的综合利用率在三层时最佳。如果大于三层,综合利用率就会下降。最佳温度变化速率为0.25/h。当温度变化率小于0.25/h时,鲜参的储存相对稳定。储藏温度和时间对鲜参影响不大。

3.2 冻结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冷冻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3.2.2 冷冻正交实验分析

根据表2因素水平设计L9正交试验,按表1对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3。四个因素对生鲜质量评价的影响顺序人参贮藏是ACBD。最佳层数组合为A:B:C:D,即保温层为3层(0.75cm),密封层为3层。温度变化率为0.2/h,保存时间为40天。为了进一步确定最佳级别组合,基于该流程进行了验证测试,总体得分为9.5分。该工艺路线稳定,储存的鲜参浆充满气体。呈黄白色,具有独特的人参香气。不破损、不腐烂,经济成本低,人参栽培发芽率达95%以上。

3.3.解冻过程测试

基于上述实验设计,我们还对鲜人参的解冻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测试。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低温储存温度变化率为0.2,升至4。

4。讨论

4.1 鲜人参经低温冷冻、长期贮藏、加热解冻、低温冷藏加工而成。仍保持鲜人参的色、形、味,不发霉、不失重。保鲜率达到100%。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和多糖。内容没有重大变化。通过冷藏保存的鲜参可作为生产鲜参制品或配制鲜参药膳的原料,为鲜参保鲜储藏开辟了新方法、新途径。

4.2 冷藏时间小于100天的鲜人参在栽培过程中必须经过赤霉素处理。否则,出苗率就会很低。一年内用赤霉素处理,可加快出苗速度。贮藏鲜参出苗率达95%以上。如果不出苗,人参芽基本上是机械损伤造成的。

5.古老的食谱

南北朝刘宋时期,已有去除芦头的方法(《雷神》),唐代则有绞碎入药、晒干的加工方法(《雷神》)。怀泰”)。宋代有烘烤、轻煎(“粽味”)、裹黄泥焖(“煮食”)、去芦、蒸(“疮”)等方法。元代已有蜜炙法(“食邑”)。明代又增加了新的做法,如不使用铜铁,将原料磨成粉末,打碎,打碎,用湿纸包裹,文火煮,盐煎(《普济方》) );用老酒浸泡(“宝源”);将其与人乳混合,干燥,以及将牛奶浸泡并蒸在米饭上(“杏斋”)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药用制剂:五灵脂制剂(《新编》)、川乌煮(《丛中录》)、汤剂(《金煎》)等炮制方法。

6、现代加工方法

6.1.生晒参:取生药材(园参),除去芦头,洗净,润湿,切薄片,干燥或捣烂。

6.2.生晒野山参:取生药材(野山参),除去芦头,洗净,干燥,用时粉碎或捣烂。

6.3.糖人参:鲜人参洗净,沸水中焯37分钟,取出,用凉水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用硫磺熏洗,并用特制的针将人参平行垂直方向扎一个小孔后,浸入浓糖液(每100ml水溶液中加冰糖135g)中24小时,取出放在阳光下暴晒刺破1天,然后用湿毛巾沾湿使其软化,然后进行第二次刺破。将其放入浓糖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洗去浮糖,晾干。

6.4.红参:将生药材(通参)洗净,蒸干,干燥成红参。使用时,去掉芦头,蒸软或稍浸后烤软,切成薄片,晒干。或使用时压碎或捣碎。

6.5.红参须:从红参上切下的小枝和根通常扎成小捆。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又名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面红棕色或红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