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的栽培和加工技术


青蒿株高40-150厘米,全株有浓郁的挥发油气味。茎直立,有纵条纹,分枝多,光滑无毛。基生叶平伏于地,开花时枯萎;茎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黄棕色,无毛,有短柄,向上逐渐无柄。叶通常羽状深裂,叶短而薄,有极细的粉状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细毛或粉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有窄翼;茎上部的叶子逐渐变小并向上呈条纹。形状。深秋时开黄色小花,花头小,呈球形,直径约3.6毫米。它有细而柔软的短柄,大多呈圆锥形;总苞小,呈球形,花均为管状花,黄色,外围有雌花,中心有两性花,瘦果,椭圆形。花期为7月至8月,果期为9月至10月。

该属还有一种植物,青蒿及其变种青蒿。二者与青蒿的区别在于:叶片为三羽状裂片,中轴不呈梳齿状,最后的小裂片短尖易折断,断面髓部较大。花头呈密球形,直径1.5毫米,为青蒿;花头密球形,直径3毫米,为大头蒿。

【生长习性】

1、生物学特性

(1)千粒种子重量为0.02-0.048毫克,每克有种子4500-5000粒。种子发芽需要光照或温度变化。光照下,15-25时种子发芽率为99%; 15以下或30以上种子发芽率较低。

(2)生长期,3月上旬(10.5)播种,7天出苗,12天长出第一对真叶。出苗后40天生长加速,苗高18厘米; 80天抽茎,39厘米首次出现分枝。第二次分枝发生在6月中下旬。从首次分枝到现蕾130天,170天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开花,200天(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15.7),距秋天还有260 天(从12 月底开始)。 (5-8)。从播种到采叶需172天,整个生长周期为265天。

(3)根系生长青蒿为浅根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多而密;根深8-16厘米,根宽20-26厘米。

(4)分枝习性:分枝发芽力强,侧枝可达76-90个。从发芽到出现侧枝,主茎生长缓慢; 5月下旬之前,茎粗壮,生长迅速; 8月上旬至中旬,出现第二个抽苔高峰期; 9月上旬进入花蕾期,生长停止。干叶重和青蒿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

(5)花习性:初花期在9月中旬,盛花期在9月下旬,终花期在9月下旬。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从茎向上开口的分枝相同,从外向内开口的花序相同。花为管状花,雌花在外围,两性花在中心。自花授粉率为5%,为异花授粉植物。

(6)抗逆性和生物竞争力强。第一次分枝后,生长迅速,对杂草具有压倒性优势,形成以青蒿为主的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抗旱、抗涝、抗疫能力。

2、外部条件要求

青蒿分布广泛,常野生于荒野、山坡、路边、河岸、民宅旁。生长最多的是玉米地、油菜地或收获后的次生荒地,其次是成熟地,长期荒地较少。

(1)温度青蒿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恩施州中海拔地区种植的青蒿,有效成分(青蒿素)含量较高,而北方种植的青蒿含量较低。含量较高的青蒿生长多分布在10.4-14.9地带,积温4627.2-5212.7。种子发芽需要不同的温度。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高于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在20-27.5时,茎芽会迅速生长,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迅速增加。

(2)从茎到现蕾期,平均降水量应为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为80%。在高温高湿地区生长旺盛。

(3)温度30、光强1000-2000勒克斯、光周期12:12小时的阳光最能促进青蒿早熟,活性成分高且稳定。分枝至现蕾期日照时数较长,为156.5-169.4小时/月,花期日照时数为185.3小时/月。青蒿是短日照植物,每年需要约1000小时的阳光。太多或太少都不合适。如果光照时间过多或过少,青蒿虽然可以生长,但青蒿素的含量会减少。

(4)土壤青蒿宜选择阳光充足、湿润的冲积土或二叠系灰色石灰岩母质较厚的紫红色土壤。黄壤土生长的青蒿有效含量低,不宜种植。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又名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面红棕色或红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