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春播牛蒡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介绍


牛蒡,又名牛肉白菜、强籽、蝙蝠刺等,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可食用。肉质根富含菊粉、维生素B、维生素C,并含有相当量的铜、锰、锌等物质。牛蒡在我市已有近20年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莱阳、海阳、牟平县市。产品90%以上出口,其中新鲜蔬菜居多。近年来,随着出口种植面积的扩大,国内也有一定的消费市场。 1、牛蒡栽培季节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露地栽培,春、秋均可播种。由于春播产量较高,因此春播是主要生产方式。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7月上旬开始收获,可持续至初冬。 2 品种选择目前栽培品种大多从日本引进。我市适合春季露地栽培的品种有柳川理想、渡边早生、松中早生等,这些品种早春栽培不易抽苔,裂根少,空心晚,品质好。 3、该地块选择用于牛蒡无公害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牛蒡对土壤的要求特别严格,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最为适宜。避免选择重粘土、盐碱土和土层过薄的地块。在上述地块栽培时,产量会低,且异常产品较多。生长期需肥量大,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栽培。忌连作,适宜pH为7.0~7.5。种植牛蒡时,还应选择前茬作物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最好是23年没有种植牛蒡的地块。另外,不宜选择前茬豆类、花生、红薯、玉米等作物的地块。 4、播种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磷酸二铵30-50公斤、硫酸钾20-50公斤。根据品种特性,按播区由东向西翻土60100厘米深。牛蒡的根深入土壤。只有深耕土壤,牛蒡根才能长、产量高、畸形少。翻土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别放在两侧。将表土和肥料混合均匀、细碎。清除石头、砖块和其他杂物,并将其放置在沟渠的底部。将底土和肥料混合均匀,放在上层。一般采用双行垄栽培,即沟宽60厘米,两沟间距60厘米,每沟种植2行,行距40厘米。播种前先浇大量水,使土壤坚实,然后起垄播种,垄高20厘米。 5、种子处理:先将种子烘干12天,然后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水温不变10分钟,然后将水温冷却至25,浸泡8至12小时,并在此过程中重复。淘析可去除抑制发芽的物质。将表面水分擦干即可播种。也可以取出来,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的温度下。保持温度约30小时。当种子变成“白色”时,就可以播种了。注意芽不要太长,否则播种时容易损伤生长点,造成根分叉。对于黑斑病等病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25%鲁都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6、在田埂上以40厘米小行距播种,开2条浅沟。挖沟后先给种子浇水。待水渗入后,按株距1015厘米播种,盖上12厘米的湿土。播种后半天或一天轻压,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为保持水分,镇压后覆土56厘米。当秧苗出土时,战士们会及时将其移走。大面积栽培可用推播机播种。 7 田间管理7.1 间苗、定苗苗期达到2叶期时进行间苗。清除生长不良、叶色过多、病害、损伤和受损的植物。若有缺苗,可在密集处挖苗移栽补足。长出45片叶时即可定苗。早熟品种宜密植,晚熟品种宜稀疏。

7.2中耕、除草、培土。出苗后及时翻耕松土,保持土壤透水,提高地温。松土一开始要浅,待苗木定植后逐渐加深。植株封入田埂后停止耕作,防止机械损伤。牛蒡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将土壤填至根部,有利于主根的生长和膨大。对于杂草丛生的地区,可以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每亩可用10.8%高效草能25-30ml,加水50-60ml。牛蒡出苗后,从杂草出苗至生长高峰期均可喷药。也可以用50%60ml的精草和1520kg的水。待牛蒡出苗、杂草35叶期后,于傍晚用药。 7.3浇水苗期根系伸长生长时,一般不需浇水。如果出现干旱,叶子出现枯萎现象,可适当浇少量水。浇水过多会影响根部的渗透,容易造成肉质根分裂。当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期时,肉质根迅速膨大,需要大量的水分。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积水过多而烂根。 7.4追肥:牛蒡于春季露地播种。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整个生育期可追肥3次。第一次,当植株高3040厘米时,在垄顶开沟,每亩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在植株生长旺盛时,在田埂内洒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肉质根开始膨大后分三次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最好用钢棒打孔,施肥深度1020厘米,然后封孔,以促肉质。根部生长迅速,实现高产、优质。 8 无公害防治技术8.1 病害牛蒡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细菌性叶斑病、根结线虫等。防治黑斑病,收获后应及时清田,减少病源。疾病;播种前用40-50温水浸种;实行轮作3年以上;疏植,改善通风条件;发病初期,喷75%大草宁600倍液,或68%金雷800倍液,或77%可杀灭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细菌性叶斑病: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病源;采用高垄栽培,避免积水,防止感染;发病初期可用73%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4%帕拉明铜水溶液350倍液,或47%加力农800倍液,每10天一次,喷23次。连续次数。防治根结线虫:严格实行轮作。禁止从病区移植带病苗木;生长期出现线虫的,必须彻底清除病残,焚烧或深埋,并施无虫源的底肥;夏季休耕地添加生石灰粉,在高温下对土壤进行消毒。发病初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800倍液灌根。每株植物可用0.2至0.3公斤液体进行灌溉。用1%海正80倍液乳油喷洒土壤表面即可防治。 8.2 病虫害牛蒡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蛴螬等。防治蚜虫:25%阿泰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0%苦参碱1500倍液,或10%吡虫啉2500-3000液。倍溶液可用于喷雾控制。蛴螬防治:危害严重的地区,可在秋末冬初深耕土地,将蛴螬冻死、晒干或被鸟啄食;手动捕获它们;使用黑光灯、频率振动或杀虫灯诱杀昆虫。 9 采收与贮藏采收根据牛蒡的品种特性,肉质根长到规定大小时采收。采收过早,肉质根生长,产量低;如果采收过晚,肉质根会老化,容易出现麸核,从而降低品质。采收时留10-20厘米长的叶柄,用刀将上部剪掉。然后距垄边挖8090厘米深沟,露出肉质根,然后拔土。在疏松的土壤中,可挖至40至50厘米的深度,然后用手将其拔出。在沙土上,也可以直接用手拔出,无需挖掘。有条件的可采用开沟机收获。

采收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肉质根或拔出内根。收获后除去土壤和须根,然后分级。一般品种可在地里种植、保存1个月左右。深秋成熟的牛蒡可以埋在地里直到来年春天。也可将其修剪、清洗、干燥,用湿布包裹,或用塑料袋密封,在0左右的环境条件下冷藏保存。也可以选择高度干燥、阴凉的地块,挖坑埋入沙中,盖上塑料薄膜,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上方法均可保存数月。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又名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面红棕色或红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